[发明专利]蓄电器件用粘合剂无效
| 申请号: | 201380014829.0 | 申请日: | 2013-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5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 发明(设计)人: | 丰田瑞菜;巨势丈裕;长井宏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C08F210/06;C08F214/06;H01M10/056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器件 粘合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器件用粘合剂、蓄电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蓄电器件用电极合剂、蓄电器件用电极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由四氟乙烯和丙烯形成的含氟共聚物作为耐热性、耐电压性、耐氧化性和耐化学品性非常优异的橡胶材料被用于通常的橡胶材料无法耐受的严酷环境。
近年来,已知利用其耐电压性、耐氧化性、耐化学品性,作为要求高输出、高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特性的电子设备或电动汽车用的电容器、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等蓄电器件中的粘合剂使用。
例如,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记载了将基于四氟乙烯的构成单元/基于丙烯的构成单元的摩尔比例为56/44的含氟共聚物用作粘合剂而制成二次电池的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5576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所用的粘合剂的密合性良好,用于二次电池时的充放电特性也好,但柔软性并不充分。因此,例如若为了要增加电极活性物质在电极中所占的比例而增加电极合剂层的厚度或减少粘合剂的含量,则柔软性对于电极的弯折不足,可能会发生电极合剂层的破裂、剥离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良好的密合性、柔软性良好、用于二次电池时可实现良好的充放电特性的蓄电器件用粘合剂,使用该粘合剂的蓄电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蓄电器件用电极合剂,蓄电器件用电极及二次电池。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具有以下的[1]~[11]的构成的蓄电器件用粘合剂、蓄电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蓄电器件用电极合剂、蓄电器件用电极及二次电池。
[1]蓄电器件用粘合剂,其特征在于,由含氟共聚物形成,所述含氟共聚物的基于四氟乙烯的构成单元(a)与基于丙烯的构成单元(b)的摩尔比例(a)/(b)为40/60~50/50,全部构成单元中,所述构成单元(a)和所述构成单元(b)的合计在90摩尔%以上。
[2]如上述[1]所述的蓄电器件用粘合剂,其中,上述含氟共聚物的门尼粘度为5~200。
[3]蓄电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其中,包含上述[2]或[3]所述的蓄电器件用粘合剂和介质。
[4]如上述[3]所述的蓄电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其中,所述介质为水性介质,由所述含氟共聚物形成的粒子分散于水性介质中。
[5]如上述[3]或[4]所述的蓄电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其中,由所述含氟共聚物形成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200nm。
[6]如上述[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其中,所述含氟共聚物的含量为5~60质量%。
[7]如上述[3]~[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其中,该组合物处于胶乳的状态。
[8]蓄电器件用电极合剂,其中,包含上述[3]~[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和电池活性物质。
[9]蓄电器件用电极,其中,具有集电体和设于该集电体上的电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包含上述[1]所述的蓄电器件用粘合剂和电池活性物质。
[10]二次电池,其中,具备上述[9]所述的蓄电器件用电极和电解液。
[11]如上述[10]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二次电池为卷绕型。
发明的效果
如果采用包含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粘合剂或蓄电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的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电极合剂,则电极活性物质间的密合性及电极活性物质与集电体的密合性良好,且柔软性良好,二次电池可获得良好的充放电特性。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可获得电极活性物质间的密合性及电极活性物质与集电体的密合性良好,且柔软性良好,二次电池可实现良好的充放电特性的蓄电器件用电极、具备该电极的二次电池。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模式化表示卷绕型二次电池中的正极、间隔物和负极的结构例的侧视图。
图2是模式化表示卷绕型二次电池的例子的简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作为蓄电器件,可例举锂一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双电荷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由于可更有效地发挥密合性、柔软性、充放电特性等,本发明特别好是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
<由含氟共聚物形成的蓄电器件用粘合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48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系统
- 下一篇:金属掺杂镍氧化物活性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