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3652.2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0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龙田利树;大桥修;西尾刚;朝冈则明;小泉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B60L11/18;B60M7/00;H01F3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邸万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电磁感应方式或磁共振方式非接触地对设置于车辆的受电单元供电的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非接触的供电装置,已知有设置于地面向搭载于车辆的受电单元供电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包括送电单元和受电单元这两个单元。送电单元具有环形的送电线圈和容纳该线圈的壳体,设置于驻车空间等车辆停止的位置的路面侧。受电单元具有环形的受电线圈和容纳该线圈的壳体,设置于车辆底面的、与设置于地面的送电单元相对的位置。与受电单元相对的送电单元的壳体面(以下称为“上表面”)形成为与送电线圈的径向平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4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以往的供电装置中,由于送电单元的上表面与送电线圈的径向平行,所以上表面上容易存在异物。存在上表面上的异物由于供电过程中穿过许多磁通而被加热变成高温的问题。另外,由于异物被加热而成为高温,使得与异物接触的部分开孔等而产生上表面的损伤,其结果,从损伤部分进入的异物等落到送电线圈之上。由于该异物被加热,因此,有可能使构成送电线圈的金属细线薄膜熔化,在送电线圈的金属细线之间发生短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即使在供电过程中异物被加热,也不使异物到达送电线圈,能够适当地实施供电处理。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形态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以非接触方式对设置于车辆的受电单元供电,具备:与所述受电单元相对而对所述受电单元供电的环形的供电线圈;以及容纳所述供电线圈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底面和覆盖所述内底面的第一罩,所述第一罩覆盖所述供电线圈的中空部分,所述壳体还具有覆盖所述供电线圈的所述中空部分的第二罩,所述第一罩覆盖所述第二罩,所述第二罩设置在所述第一罩和所述供电线圈之间,所述第二罩覆盖所述第一罩中与所述受电单元相对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罩由比所述第一罩具有耐热性的原材料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供电过程中异物被加热,也不使异物到达送电线圈而能够适当地实施供电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充电系统的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供电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A-A线剖面图。
图5是图2的B-B线剖面图。
图6是图2的C-C线剖面图。
标号说明
103 供电单元
103a 供电线圈
103b 壳体
153 受电单元
201 底座
202 第一罩
202a、202c 平坦部
202b 倾斜部
202d、202e 侧部
203 第二罩
204 第一增强件
205 第二增强件
211 内边缘部
212 外周
213 中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充电系统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充电系统10的结构一例的方框图。
充电系统10具有供电装置100、车辆150、蓄电池154以及充电装置170。
将供电装置100设置在地面上或埋设,以使供电单元103从地表g露出。供电装置100例如设置在驻车场,在车辆150驻车过程中,与受电单元153相对而向充电装置170供电。此外,将在后面叙述有关供电装置100的结构。
车辆150具有蓄电池154和充电装置170,以蓄电池154为动力源而行驶。车辆150例如是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油电混合动力车)、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EV(Electric Vehicle,电动汽车)之类的能够利用蓄电池154的电力行驶的汽车。
蓄电池154储存由充电装置170供给的电力。
充电装置170具有车辆侧控制单元151和受电装置160,将从供电装置100供电的电力供给到蓄电池154。此外,关于充电装置170的结构的细节,将后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36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