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圆形部件的供给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3423.0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9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本村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F16C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圆形 部件 供给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推力轴承座(推力轴承)或分割垫圈等半圆形部件的供给夹具。
背景技术
如图7所示,在曲轴的轴颈部100的左右设置有配重101、102,该轴颈部100被抱持在气缸体的主体部103与轴承盖之间。并且,在主体部103(轴承盖)的面对配重的面上形成有槽,承受轴向的力的推力轴承座104(推力轴承)被插入该槽中。
如图8的(a)、(b)所示,推力轴承座104的形状形成为半圆形,并且在面对配重的外侧面上形成有油槽105。
作为将上述的推力轴承座组装于轴颈部的装置,已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
该装置形成为,利用滑动件将收纳于库中的推力轴承座一个一个地取出,并且以轴承面朝向外侧的方式将2个推力轴承座并列地组装于中继头,然后,在不改变朝向的情况下将推力轴承座交接至组装头的两侧,并通过组装头的插入和靠近方向的移动,依次与在组装有曲轴的气缸体的轴承部的两侧设置的推力轴承座槽进行位置对准,对被保持于组装头的推力轴承座施加旋转运动,使推力轴承座滑入推力轴承座槽。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样的内容:在气缸体的主体部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半圆弧状的推力轴承座的槽,在嵌合于该槽的推力轴承座的一端设置突起部,以防止推力轴承座与曲轴发生干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188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91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推力轴承座中,在轴承面上形成有油槽,必然需要以该油槽成为外侧面的方式进行安装。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全都自动地进行,因此不会发生这样的错误,但是存在装置整体变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这样的手工作业的情况下,虽然简便,但可能会发生上述的安装错误。
另外,并不限于推力轴承座,在分割垫圈等中也存在确定了安装朝向的部件,期望不会发生安装错误的夹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半圆形部件的供给夹具构成为,具有使半圆形部件落入在支承部等上形成的收纳槽中的引导通道,在该引导通道中设置有凸部,在正确地设置了所述半圆形部件的朝向的情况下,所述凸部进入所述半圆形部件的槽部内。
作为成为本发明的安装对象的半圆形部件,是指推力轴承座或分割垫圈等中的下述部件:其在一面侧形成有油槽等凹部,且要求形成有该油槽等凹部的面必须朝向一个方向。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引导通道的左右一方的下端,形成有使落下来的半圆形部件的一端部斜着弹起的倾斜面。通过像这样形成倾斜面并使半圆形部件斜着弹起,由此能够防止在跨越半圆形部件轴等的状态下停止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作为所述倾斜部的角度,如果是15~60°,则能够以90%以上的概率防止安装错误,特别是,在将倾斜角设定为45°的情况下,安装错误100%不会发生。
另外,作为供给夹具的结构,可以考虑下述这样的结构等:在主体上安装左右的侧板,引导通道形成于主体与侧板之间,并且在侧板的内侧面形成有凸部;或者,在主体上安装有顶板,在该顶板上形成有引导通道的开口部和凸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半圆形部件的供给夹具,能够将推力轴承座等在不会弄错其朝向、并且无需使用复杂且大规模的装置的情况下供给至规定的收纳槽。
另外,在引导通道的下端设置倾斜面,使落下来的半圆形部件向斜上方而不是正上方弹起,由此,半圆形部件容易进入收纳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半圆形部件的供给夹具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该半圆形部件的供给夹具的俯视图。
图3是将该半圆形部件的供给夹具的侧板卸下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的(a)~(d)是对至推力轴承座被安装为止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在引导通道中没有伸出部的情况下的不良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安装有推力轴承座的轴颈部的图
图8的(a)是推力轴承座的俯视图,图8的(b)是推力轴承座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关于供给夹具,利用螺钉4等将左右的侧板2、3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主体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34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造声学吸收面板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管子焊接用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