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墨记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1973.9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4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饭岛裕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B05D1/26;B41J2/175;B41M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墨 记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紫外线或电子线等活性能量线固化的活性光线固化型组合物在塑料、纸、木工及无机质材等涂料、粘接剂、印刷油墨、印刷线路板及电绝缘关系等各种用途中被实用化。
另外,使用了这些聚合性组合物的喷墨用油墨系统有用紫外线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喷墨油墨。在可以对没有速干性及油墨吸收性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这一点上,使用了该紫外线固化型油墨的喷墨方式近年来备受关注。
但是,利用这些紫外线固化型喷墨系统的图像形成方法存在下述问题:不能抑制在高速记录(例如如果为线记录方式,则记录材料输送速度为30m/s以上,如果为串行记录方式,则印字速度为50m2/hr以上)时成为问题的相邻墨点的合并、画质劣化。
另外,在能够对没有进行特殊处理的普通纸或没有油墨吸收性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这一点上,在油墨组合物中使用进行WAX等相变化的化合物20%以上的热熔油墨系统也备受关注。但是,存在图像形成后的膜面能够被指甲等轻易剥离的问题。
已知有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的的、使用有凝胶化剂的放射线固化型的油墨(参照专利文献1及2)。
另一方面,作为在初期的油墨导入时或头清洁时使混入喷墨记录头中的气泡排出的方法,已知独立于油墨液滴喷出地设置气泡排出机构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另外,作为防止在连续射出时产生的射出不足或飞行弯曲的方法,公开了下述技术:在使构成油墨室间壁的驱动器变形工作,且使油墨室的容积扩大的扩大脉冲和使油墨室的容积收缩的收缩脉冲之间设置规定的休止时间(参照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37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9-5101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04421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1528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存在如下问题:仅将紫外线固化型喷墨油墨(特别是含有凝胶化剂的喷墨油墨)使用如上所述的现有喷墨记录装置或记录方法进行打字记录,不能确保来自喷墨记录头的气泡排出性或连续射出稳定性。含有凝胶化剂的喷墨油墨由于粘度高,因此存在难以将在喷墨油墨中吸收的气体从油墨室排出到外面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活性光线固化型喷墨油墨、特别是含有凝胶化剂的活性光线固化型喷墨油墨进行记录时,减轻在初期油墨导入时混入喷墨油墨中的气体或在头清洁时侵入喷墨记录头的油墨室中的气体引起的对射出的影响。进而,通过防止连续射出时的射出不足或飞行弯曲,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喷墨记录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以下的喷墨记录方法。
[1]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其包含使用喷墨记录装置喷出25℃下的油墨粘度为1.0×103~1.0×106mPa·s的活性光线固化型喷墨油墨的工序,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具有内置有加热器的喷墨记录头、内置有加热器且罐内部与大气连通的油墨罐、以及使所述喷墨记录头和所述油墨罐连通的油墨供给路线,
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将所述油墨罐内的所述活性光线固化型喷墨油墨加热至A℃的工序;
将加热至A℃的所述活性光线固化型喷墨油墨通过所述油墨供给路线供给至所述喷墨记录头的工序;
将供给至所述喷墨记录头的所述活性光线固化型喷墨油墨设为70℃以上且低于120℃范围的温度B℃,向记录介质喷出的工序;
对喷出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活性光线固化型喷墨油墨照射活性光线的工序;
其中,A℃为比B℃高5~30℃的温度。
[2]如[1]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光线固化型喷墨油墨含有凝胶化剂。
[3]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光线固化型喷墨油墨中的溶胶-凝胶相转变温度为25℃以上。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所述喷墨记录头内的所述活性光线固化型喷墨油墨排出至所述油墨罐的工序。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所述油墨罐内的所述活性光线固化型喷墨油墨进行搅拌的工序。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19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