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以及润滑油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1764.4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6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寺田泉;岩崎纯弥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0M133/08 | 分类号: | C10M133/08;C10M133/56;C10M139/00;C10M177/00;C10N30/00;C10N30/04;C10N30/08;C10N40/25;C10N7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高旭轶;孟慧岚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添加剂 组合 以及 | ||
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包含:进行了硼化的琥珀酰亚胺衍生物、以及氨基醇化合物。配混该添加剂组合物而成的润滑油组合物即使金属系清净剂的配混量少且为低灰分,其高温清净性和碱值维持特性(长效性能)也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以及润滑油组合物,详细而言,涉及用于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的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以及配混该组合物而成的润滑油组合物。
背景技术
以往,内燃机用润滑油、尤其是柴油发动机用润滑油中,作为清净分散剂,组合使用金属系清净剂和无灰系分散剂。作为金属系清净剂,一般可以使用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磺酸酯、酚盐、水杨酸盐、膦酸盐以及它们的过碱值物等。
内燃机之中,对于柴油发动机而言,由排放气体中的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状排出物(PM:Particulate Matter)等导致的环境污染的对策成为重要的课题,削减排放气体中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状排出物成为当务之急。作为这些的对策,针对NOx的削減,通过提高排放气体的再循环(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或者延迟燃料喷射时期等使燃烧峰温度降低从而来进行应对。然而,使燃烧峰温度降低时,会带来黑烟、PM的增加,因此需要装配排放气体后处理装置。正在研究该排放气体后处理装置中的PM捕获剂或氧化催化剂等,但其均呈现过滤器状的结构,因此,对于以往的柴油发动机油,由油中的金属成分导致的网眼堵塞(闭塞)成为问题。
另一方面,削减油中的金属成分、即削减金属系清净剂或耐磨耗剂会引起清净性和耐磨耗性的恶化。尤其是,金属系清净剂的降低会带来初始碱值的降低,为了维持与现有油同等的长效性能,希望开发新的内燃机用润滑油。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包含氨基醇且减少了金属系清净剂的配混量的添加剂配方。其记载了: 通过向润滑油中配混该添加剂,即使金属系清净剂的配混量少(即使是低灰分),柴油发动机内部的清净性也会提高,由此能够延长润滑油的寿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3165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即使利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添加剂配方,也不一定容易获得与以往油为同等以上的高温清净性和碱值维持特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是低灰分其高温清净性和碱值维持特性也优异的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以及配混该添加剂组合物而成的润滑油组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前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组合使用硼化烷基或烯基琥珀酰亚胺与氨基醇化合物时,会发挥协同效果,会发挥出等于或大于单独使用这两者的结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那样的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以及润滑油组合物。
(1)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进行了硼化的琥珀酰亚胺衍生物、以及氨基醇化合物。
(2)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中,前述琥珀酰亚胺衍生物为具有烷基或烯基的琥珀酰亚胺。
(3)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烷基或烯基的数均分子量为300以上且3000以下。
(4)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中,前述进行了硼化的琥珀酰亚胺衍生物以该琥珀酰亚胺衍生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0.1质量%以上且3质量%以下的硼。
(5)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润滑油添加剂组合物中,前述氨基醇化合物是使(A)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与(B)具有至少1个选自伯氨基和仲氨基中的氨基的化合物发生反应而得到的氨基醇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17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