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引连接器以及气管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1380011543.7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6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水野慎一;美浦学;浅井俊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引 连接器 以及 气管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与吸引泵等吸引器连接而使用并持续地吸引唾液、从肺、支气管分泌的痰等异物的吸引导管的吸引连接器、以及具备该吸引连接器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以往,对自主呼吸不充分的患者使用人工呼吸器,来进行实施人工呼吸的处置。人工呼吸器例如与从口部插入到气管内的气管内导管、从气管切开孔插入到气管内的气管切开导管等插管设备连接,经由该插管设备来确保患者的呼吸。
然而,被插入有气管内导管、气管切开导管等插管设备的患者,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存积于气管、支气管等的痰、唾液等排出。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定期地进行吐痰吸引作业,在该作业中,通过插入到患者的插管设备,将吸引导管插入气管内来吸引痰等异物。该吐痰吸引作业不分昼夜地在一天中需要进行多次,因此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负担。
另外,在上述吐痰吸引作业中,由于从插管设备暂时取下人工呼吸器,因此存在如下危险性,即,在吐痰吸引作业中未向患者供给氧而使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此外,在将吸引导管插入到气管内时,有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内膜而发炎。
这样,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的吐痰吸引作业,对护理人员以及患者都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1以及2中提出有如下技术:在与人工呼吸器连接的气管切开导管内,另外设置与吸引器连接的吸引导管,并经由该吸引导管持续地吸引存积于气管的痰等异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71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56246号公报
这样,在将持续地吸引痰等异物的吸引导管设置在插管设备内的情况下,异物的吸引流量由与吸引导管连接的吸引泵等吸引器的性能来决定。另外,在一般的吸引泵中,由于以恒定的吸引压力持续进行吸引,所以无法调整吸引流量。
然而,所需的吸引流量因异物的粘性、量等而不同,所以若以不必要的较大的吸引流量,持续进行吸引,则也会引起气管内的粘膜受伤,对患者的负担较大。因此希望获得能够容易地调整吸引流量的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调整吸引流量的吸引连接器、以及具备该吸引连接器的气管导管。
本发明的吸引连接器是将气管导管主体和与人工呼吸器连通的人工呼吸管路连接的吸引连接器,具备连接部、吸引导管以及流量调整部。连接部供与吸引器连通的吸引管路连接。吸引导管具有与连接部的吸引流路连通的吸引流路,并插入到气管导管主体内。在流量调整部中,通过调整连接部或吸引导管的吸引流路的流路面积的大小,由此调整吸引流量。
本发明的气管导管具备:气管导管主体和上述吸引连接器,该吸引连接器将气管导管主体和与人工呼吸器连通的人工呼吸管路连接。
在本发明的吸引连接器以及气管导管中,“吸引流量”是指每单位时间的吸引量。
在本发明中,通过调整吸引流路的流路面积的大小来调整能够吸引的吸引流量。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能够容易地调整吸引流量的吸引连接器以及气管导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气管导管安装于患者时的情形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气管导管的剖面结构图。
图3是形成流量调整部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气管导管插入到患者的气管内时的状态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气管导管的剖面结构图。
图6的图6A~图6C是表示改变按压部向调整部主体内部的嵌入深度的情况下流量调整部的情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吸引连接器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各图中共通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将本发明的吸引连接器应用于气管切开型的气管导管(气管切开导管)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
1-1气管导管的结构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气管导管1安装于患者时的情形的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气管导管1的剖面结构图。如图1所示,以将患者的气管切开,将气管导管1的一端从气管切开孔插入且留置于气管7内的方式使用气管导管1。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管导管1具备:气管导管主体2、连接接合器3、固定板5、套囊6、套囊调整部8、套囊侧吸引部9以及吸引连接器11。
气管导管主体、固定板、套囊、套囊调整部以及套囊侧吸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茂株式会社,未经泰尔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15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