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贮液器、贮液器制造方法及空调制冷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11275.9 | 申请日: | 2013-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4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 发明(设计)人: | 汪立新;王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贮液器 制造 方法 空调 制冷系统 | ||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2月27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210046481.0、发明名称为“空调制冷系统及其贮液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阻较低的贮液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贮液器的空调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贮液器是制冷系统中较为重要的配件,其作用是过滤制冷剂中的杂质、吸收制冷剂中的水分并储存一定量的制冷剂,因此其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等制冷系统中。目前,汽车空调中的贮液器的种类较多,其中上下器体类贮液器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
参见图1,图1为一种相关的贮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贮液器外形细长,由上器体1和下器体2对接后焊接组合而成。上器体1内部装有干燥包11,干燥包11内具有分子筛111。下器体2下端开设制冷剂进口21和制冷剂出口27,制冷剂进口21和制冷剂出口27上端均设置有铝材质的挡网23。挡网23底面具有若干个小孔,其上点焊凹状的第一金属过滤网22,该第一金属过滤网22与制冷剂进口21相对,且挡网23与制冷剂出口27之间依次设置无纺布滤片25和第二金属过滤网26。上述挡网23上端通过设置于上器体1内壁的凸点24卡接固定于上器体1内部,该凸点24通过在下器体2外部打点形成。
制冷剂由制冷剂进口21流入,并经过第一金属过滤网22过滤后进入该贮液器的内部。紧接着,制冷剂进入上器体1内部,通过具有分子筛111的干燥包11,分子筛111可吸收制冷剂中的水分,防止制冷剂流经节流阀时,其内部的水分过多而造成冰堵现象。然后,制冷剂通过挡网23上的小孔,经无纺布滤片25和第二金属过滤网26过滤后,从制冷剂出口27中流出该贮液器,从而将制冷剂中一定大小的杂质留在贮液器内,完成该贮液器的预定功能。
上述贮液器中,无纺布滤片25的有效截流面积为其与制冷剂出口27对应的部分,而为了保证无纺布滤片25的过滤精度,其通常具有较高的致密度。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截流面积下,无纺布滤片25的致密度越高,其流阻越大,因此将增加制冷系统的负荷。另一方面,由于无纺布滤片25的流阻较大,制冷剂中的杂质易在无纺布滤片25表面堆积,导致无纺布滤片25的流通能力减弱,其流阻进一步增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制冷系统的性能。
有鉴于此,如何改进贮液器的结构,以在保证其过滤精度的同时降低其流阻,已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贮液器,该贮液器在保证自身过滤精度的同时降低自身流阻。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贮液器的空调制冷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贮液器,包括第二器体,所述第二器体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器体内壁配合以形成液流腔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包括具有过滤能力的过滤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部两端,且相连通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液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相连通,制冷剂由所述第一连接口流至所述第二连接口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一次过滤。
一种贮液器,包括第一器体、第二器体,第二器体在朝向所述第一器体的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二器体在背向所述第一器体的另一端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还包括过滤筒,过滤筒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及位于中段的过滤部;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配合,过滤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之间具有供制冷剂流通的空间,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器体设置第一连接口的这一部位之间具有供制冷剂流通的空间,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接,过滤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过滤部的内部通过第二配合部与第二连接口连通,制冷剂在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之间流动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一次过滤。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合部至少有部份呈管状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配合部在与第二连接口的内壁部配合部位的外表面设置有环状密封突起,环状密封突起与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内壁部紧配,以保证制冷剂不会从第二配合部的外部与第二连接口之间的空间通过。
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外壁部至少有部份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部之间紧配合或通过环状密封件实现紧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12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