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分配网络资源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11017.0 | 申请日: | 2013-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0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 发明(设计)人: | 菲利普·萨特瑞;刘德平;布莱恩·克拉松;维普尔·德赛;安东尼·宋;杨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2/12 | 分类号: | H04W72/12;H04W76/14;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分配 网络资源 系统 方法 | ||
一种用于操作包含至少两个用户设备(UE)的UE组中的UE的方法包括从通信控制器接收关于将第一网络资源集分配给所述UE组的网络资源信息,以及传输指示,其中所述传输指示用于指示选择所述UE在第二网络资源集中发送,所述第二网络资源集是所述第一网络资源集的子集(方框610)。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利用与所述通信控制器相关联的直连移动通信(DMC)链路向所述UE组中的其它UE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资源集的第一子集中的控制指示符,所述控制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资源集的第二子集的调度信息(方框6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数字通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分配网络资源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领域,对直连设备到设备通信(D2D)、直连移动通信(DMC)等的需求已经逐步增加。这种通信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户设备(UE)之间的通信模式,该通信模式在UE之间的通信路径中不包括或不总是包括通信控制器。本文使用DMC表示这种通信形式。一般而言,DMC通信涉及多个DMC设备(DMC设备通常也被称为用户设备(UE)、移动站、移动电话、通信设备、订户、终端等等)之间的直连通信,其指的是点到点(PTP)通信,而无需使通信经过或完全受控于通信控制器,例如演进型NodeB(eNB)、NodeB、基站、控制器、通信控制器等等。
图1a示出了现有技术通信系统100,其中UE(例如,UE110和UE115)与eNB105通信。由通信控制器(例如eNB105)控制的通信通常可称为蜂窝通信。注意的是,虽然图1中仅示出了两个UE,但实际上可存在彼此通信的两个以上UE。例如,如果建立了组播组,则多个UE可彼此通信。
图1b示出了现有技术通信系统150,其中UE160和UE165通过DMC通信进行通信。如图1b所示,通信系统150包括eNB155,但是通过DMC通信的UE160和UE165之间的通信可直接交流而无需与eNB155交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分配网络资源的系统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包含至少两个用户设备(UE)的UE组中的UE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通信控制器接收关于分配给所述UE组的第一网络资源集的网络资源信息,以及传输指示,其中所述传输指示用于指示选择所述UE在第二网络资源集中发送,所述第二网络资源集是所述第一网络资源集的子集。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与所述通信控制器相关联的直连移动通信(DMC)链路向所述UE组中的其它UE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资源集的第一子集中的控制指示符,所述控制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资源集的第二子集的调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通信控制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网络资源集分配给用户设备(UE)组以供所述UE组中的UE使用,以便在直连移动通信(DMC)链路上进行UE组内通信。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关于分配给所述UE组中的所述UE的所述网络资源集的网络资源信息;以及向所述UE组中的发送方UE发送传输指示,所述传输指示用于指示选择所述发送方UE使用所述网络资源集中的子集向所述UE组中的其它UE进行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所述UE包括接收器和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接收器的发射器。所述接收器从通信控制器接收关于分配给UE组的第一网络资源集的网络资源信息,以及传输指示,其中所述传输指示用于指示选择所述UE在第二网络资源集中发送,所述第二网络资源集是所述第一网络资源集的子集,所述UE组包括至少两个UE。所述发射器使用与通信控制器相关联的直连移动通信(DMC)链路向所述UE组中的其它UE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资源集的第一子集中的控制指示符,所述控制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资源集的第二子集的调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10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