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电一体型电动机及机电一体型电动机的安装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80010556.2 | 申请日: | 2013-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5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 发明(设计)人: | 平野弘之;铃木健太;中山裕介;佐佐木健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K9/02 | 分类号: | H02K9/02;H02K5/18;H02K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晓迪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电 体型 电动机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收纳定子及转子的电动机壳体和收纳电力变换模块的电力变换器壳体连结的机电一体型电动机及机电一体型电动机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机电一体型电动机例如为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造。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机电一体型电动机相对于构成电动机壳体的间隔板202同轴地连结有底筒状的变换器外壳301。而且,对于该变换器外壳301中的与间隔板202相对的散热板302的内面固定有作为电力变换模块的功率模块。
另外,记载有:在变换器框架301a上形成有用于目视变换器外壳301内的开放部304。而且,利用由该开放部304构成的作业用贯通孔,通过螺栓可紧固来自电机的引出导体213和功率模块的输出端子316。由此,容易进行引出导体213和输出端子316的连接作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1945号公报
也假设仅用位于功率模块的外周侧的变换器框架301a上设置的作业用贯通孔(开放部3064)不能容易地确认位于变换器外壳301内部的连接部的情况。因此,由于该情况,还假设上述连接作业成为在微暗的状况下难以进行的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作业性提高的机电一体型电动机及机电一体型电动机的安装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方面的机电一体型电动机,电力变换器壳体具备在电动机壳体侧的面安装电力变换模块的散热壁、和比散热壁更向电动机壳体侧延伸且配置于所述电力变换模块的外周侧的筒状的外周壁。而且,将所述散热壁和外周壁设为不同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通过将散热壁和外周壁设成可分离的构造,能够不在外周壁设置贯通孔,大幅获得用于安装的作业空间。其结果,可提供安装作业性提高的机电一体型电动机。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单元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功率元件的配置例的图;
图3是说明电力变换器室的组装例的图;
图4是说明变形例1的图;
图5是说明变形例2的图;
图6是详细表示变形例2的电动机室壁部的图;
图7为说明变形例3的图;
图8为表示变形例3的功率元件的配置例的图;
图9为表示电动单元对内轮电动机的适用例的图;
图10为说明散热壁的转动位移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限制部件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说明端子的例子的图;
图13是说明端子的其他例的图。
标记说明
1:电动机
2:电力变换器壳体
3:减速机
4:电动机线圈
5:定子
6:转子
7:转子轴
8:电动机壳体主体
8a:底壁
9:电动机室壁
9a:贯通孔
9b:凸缘部
9c:外筒壁抵接部
10:电动机壳体
11:第一轴承
12:第二轴承
13:线圈口引出线
13a:定子线圈端子
14:AC端子(输出端子)
15:外筒壁
16:外筒壁主体
16a:凸缘部
17:散热壁连接部
17a:内周面折回部
18:散热壁
18a:轴向延伸筒部
20、21:密封材料
22:支承用突起部
23:安装面
24:叶片
25:功率元件(电力变换模块)
26:旋转检测器
27:旋转检测器保持支架
27a:支架主体
27b:凸缘
28:延伸支柱
28a:大径部
28b:延伸支柱
28:主体
28c:贯通孔
40:信号线
41:螺栓
43:突出部
45:支柱
47:L形支架
49:螺栓
56:键
L:直线
P:旋转中心
Vc、Vc1:假想的圆
S1:电力变换器室
S2:电动机室
S3:减速机室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05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机
- 下一篇:用于检测分支电路负载不平衡的系统、方法及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