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玩具用陀螺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08994.5 | 申请日: | 2013-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4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崔信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信奎 |
| 主分类号: | A63H1/00 | 分类号: | A63H1/00;A63H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孙昌浩;韩芳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玩具 陀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玩具用陀螺,更具体地,涉及能够使利用于旋转陀螺的拉条容易结合的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陀螺是利用惯性的旋转娱乐器具,本发明者提出的韩国授权专利第1051847号的结构已被公开。
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玩具用陀螺由叶片110、一端固定于叶片的下部的轴123、套在轴的中间而结合的小齿轮122、以及使结合有小齿轮的轴123能够以可旋转的状态得到收容的轴支撑物120构成。
轴支撑物120由包裹小齿轮的小齿轮壳体124、为了支撑轴123的下端而设置在小齿轮壳体的下部的陀把127以及设置在陀把下部的旋转末端126构成。
小齿轮壳体124和陀把127上设置有滚珠轴承28a、28b,以使轴123旋转顺畅。
所述小齿轮壳体124的两侧构成有对称型的拉条插入口124a、124a,以使小齿轮122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使用者在用一只手抓住轴支撑物的陀把127的状态下将形成有与小齿轮122啮合的齿条部16a的拉条16插入到拉条插入口124a、124a,并用另一只手拉拽而拔出拉条16,则叶片110将旋转。如果在叶片110上被施加旋转力的状态下将陀把127放在地面,则陀螺100将通过叶片的旋转离心力旋转。
对于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现有技术中的陀螺100而言,由于拉条插入口124a、124a以能够插入拉条16的结构形成,因此,插入拉条的过程繁琐,而且在插入拉条后推到能够拉拽拉条的位置时,存在叶片110上施加有不必要的旋转的缺点。
而且,还存在将拉条16插入到拉条插入口124a、124a所需的时间变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将拉条结合于陀螺而使陀螺旋转的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将拉条插入到拉条插入口而只要将拉条抵接于侧面而拉扯就能向陀螺简单地传递旋转动力的结构。
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玩具用陀螺由叶片、一端固定于叶片的下部的轴、套在轴的中间而结合的小齿轮、以及能够使结合有小齿轮的轴以可旋转的状态得到收容的轴支撑物构成,而且,所述轴支撑物具有用于旋转小齿轮的拉条接口。
尤其,所述拉条接口包括:切口部,用于使拉条的第一部分的一部分在侧面抵接;引导槽,当在使所述拉条的第一部分的一部分在侧面抵接的状态下将该拉条向一侧移动位置时,从所述拉条的第一部分延伸的第二部分卡在所述切口部的内侧台阶而防止所述第二部分的侧面脱离。
即,将结构改良为不是将拉条插入到拉条接口而是在将拉条的第一部分连接到拉条接口的切口部的状态下向侧面稍微拉扯而使形成有齿条部的第二部分简单地结合到拉条接口的引导槽。
而且,所述拉条的第一部分由第一支撑杆和翼部构成,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具有比所述拉条接口的切口部的宽度更小的厚度,所述翼部构成为能够抵接于所述切口部的外面两侧,而所述拉条的第二部分由第二支撑杆和齿条部构成,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杆从所述第一支撑杆以直线状延伸,所述齿条部形成为比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厚度更厚,而且,所述齿条部形成在与所述翼部错开的面而与所述小齿轮啮合。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齿条部卡在所述切口部的内侧台阶而防止所述第二部分的侧面脱离。
有益效果
本发明并不构成为将向陀螺传递旋转动力的拉条插入到拉条接口,而是构成为在将拉条的第一部分抵接于拉条接口的切口部的状态下向侧面稍微拉扯而将形成有齿条部的第二部分简单地结合于拉条接口的引导槽而防止脱离,从而可以避免将拉条插入到拉条接口的麻烦,而且可以防止陀螺的叶片上施加有不必要的旋转。
而且,与现有技术中的陀螺相比,可以获得能够迅速传递旋转动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性地示出现有技术中的陀螺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陀螺中插入有拉条的状态的主要部位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玩具用陀螺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玩具用陀螺中叶片分离的状态的主要部位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拉条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拉条的后视图。
图8是示出形成有齿条部的拉条的第二部分结合于本发明的拉条接口的状态的主要部位剖面图。
图9是示出形成有齿条部的拉条的第二部分结合于本发明的拉条接口的状态的主要部位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信奎,未经崔信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89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