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操作电解槽的方法以及阴极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8350.6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0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V·尼米嫩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图泰(芬兰)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6 | 分类号: | C25C7/06;C25C7/04;C25B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李英 |
地址: | 芬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 电解槽 方法 以及 阴极 框架 | ||
1.一种阴极框架(2),其配置成保持阴极板(1)和隔膜袋(3),所述隔膜袋(3)将所述阴极板包围在所述阴极框架内以在所述隔膜袋内形成阴极隔间,所述阴极框架(2)在所述阴极隔间内包括喷气装置以用微细喷气气泡幕帘来冲洗阴极板(1),
所述喷气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阴极板(1)下方一段距离(h)的气体传递歧管(6),
其特征在于,气体传递歧管(6)包括置于所述气体传递歧管(6)的上部以允许向上方向的气泡传递的多个出口孔(8),
所述气体传递歧管(6)为气体可透过的管,其具有所述管的下部,该下部沉积有气体不可透过材料(19),
所述气体可透过的管的气体可透过的上部覆盖有改进从孔(8)排出的气泡的分解至更小的气泡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框架(2)包括整合到所述阴极框架(2)的电解质进料装置(7)以用于将电解质进料至所述阴极隔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极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进料装置(7)包括电解质进料歧管,其位于邻近所述气体传递歧管(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极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进料歧管位于所述气体传递歧管(6)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阴极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框架(2)包括:
-垂直的第一侧元件(9),其具有上端和下端,
-第一导向器(10),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元件上、介于所述第一侧元件的所述上端和所述下端之间以为所述阴极板的第一边缘提供垂直的导向和侧面的支撑,
-距所述第一侧元件一段距离的垂直的第二侧元件(11),所述第二侧元件具有上端和下端,
-第二导向器(12),其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元件上、介于所述第二侧元件的所述上端和所述下端之间以为所述阴极板的第二边缘提供垂直的导向和侧面的支撑,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元件的所述上端上的悬挂器(13),所述悬挂器适应于将所述阴极框架悬挂至电解槽的相对的壁的支撑,和
-水平的底部元件(14),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元件的所述下端之间延伸并刚性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元件的所述下端,由此所述气体传递歧管(6)设置为在所述侧元件(9,11)之间、在所述底部元件(14)上并沿着所述底部元件(14)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阴极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框架(2)包括阻止元件(15),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元件(9,11)的每个上,所述阴极板的所述下端可紧靠该阻止元件,所述阻止元件设置为保持所述阴极板的所述下端距所述气体传递歧管(6)一段距离(h)。
7.根据权利要求5的阴极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框架(2)包括进气通道(16),其设置为向气体传递歧管(6)提供加压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阴极框架,其特征在于,布置所述第一导向器(10)和所述第二导向器(12)以使所述阴极板(1)位于所述气体传递歧管(6)的中央的中心,使得基本上等量的细微气泡均匀地冲洗所述阴极板的相对表面的每个。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阴极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框架(2)包括一对横臂(17),其设置为邻近所述阴极框架的所述上端,每个所述横臂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一侧元件(9)的第一端和连接至所述第二侧元件(11)的第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阴极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臂(17)包括紧固元件(18),所述隔膜袋(3)通过该紧固元件可释放地紧固至所述阴极框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框架(2)包括盖(20),其对于所述阴极框架是可释放地且气密地可连接的,且所述盖(20)包括中心狭缝(21),通过该中心狭缝(21),所述阴极板(1)对所述框架是可密封地可插入的并且从所述框架是可移除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阴极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20)包括吸入管(22),用于从所述袋的内部除去所述喷气。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阴极框架(2)在电解提取如下金属中的任一种的用途,所述金属包括镍Ni、锰Mn、钴Co、金Au、银Ag、铜C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图泰(芬兰)公司,未经奥图泰(芬兰)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83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强暖身效果的聚酰胺织物
- 下一篇:用于涂布钢丝帘线的连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