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基于信道知晓的信息验证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8022.6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4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S·霍姆乔德忽里;G·R·弗雷德里克斯;G·希尔玛斯;J·S·赵;A·莱斯尼亚;D·J·R·范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20;H04W52/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陈炜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基于 信道 知晓 信息 验证 系统 方法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2月6日提交的待批临时申请序列号61/595,562。
本发明的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无线联网。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在接收帧的末尾之前对传送的帧中接收的信息进行验证的技术。
发明背景
无线网络可包括接入点和至少一个客户机设备。接入点可耦合到网络,如因特网,并且使得客户机设备能够经由该网络通信(和/或与耦合到该接入点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一般而言,无线接入点可以按一个或多个帧的形式向该至少一个客户机设备发送数据。为了降低功耗,在某些情形下,诸如在客户机设备并非正被用于通信(例如,与接入点通信)时,客户机设备可在低功耗模式(例如,睡眠模式)中操作。在WI-FI通信的IEEE802.11X(例如,802.11b、802.11g、802.11n)标准下,客户机设备可周期性地从低功耗模式中苏醒,并接收来自接入点的信标。该信标可包括与该客户机设备同接入点之间的当前或将来通信有关的信息。根据一个示例,该信标可包括诸如话务指示图(TIM)和/或指示是否有数据帧正等待被传送给该客户机设备的递送话务标识消息(DTIM)信息元素(IE)之类的信息。此外,该信标还可包含与网络的操作有关的其它信息,该信息被作为IE或以其它适当的方式递送。
为了进一步提供节电的优点,已开发了最大化花费在低功耗模式下的时间的各项技术,这些技术允许设备在客户机设备接收到完整的信标之前返回低功耗操作模式。例如,客户机设备可从低功耗操作模式中苏醒以接收信标的第一部分。如以上所讨论的,信标的第一部分包括与同接入点通信有关的信息,诸如对于是否一个或多个数据帧即将从接入点到来(例如,等待被发送给客户机设备)的指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一信息被包含在DTIM中。如果来自接入点的该信息指示没有数据帧即将到来,则客户机设备优选地可在接收该信标的下一部分之前返回低功耗操作模式。如将会被理解地,这样的技术允许客户机设备在低功耗模式下花费更大部分的时间,从而降低了与接入点通信相关联的总体功耗。这样的策略一般在本文中被称为信标提前终止(EBT)技术并且是本领域中所公知的。
尽管存在由EBT技术所呈现的节电优点,仍然期望优化某些性能方面。通常,无线通信设备被设计成使得重要的系统参数不会基于接收到的帧来更新,除非该帧的完整性能够被确认。一个示例是用于保持客户机设备和接入点上的时钟协调的时间同步功能(TSF)。由于同步对于正确工作是关键的,因此客户机设备不会更新其TSF,除非对于接入点发送的定时信息的有效性有合理的置信。然而,如果客户机设备不能够在一充分的时间段内验证该TSF,则影响每个设备的时钟漂移可能导致客户机设备与接入点不同步,从而损害性能。另一个重要的系统参数与涉及接入点和客户机设备的协调的信道切换有关。接入点可使用信道切换宣告(CSA)IE来指示即将切换到一不同信道,诸如用以避免干扰。由于在客户机错误地切换信道的情况下传送将会被中断,因此一般希望在实施切换之前对CSA IE的有效性有高度的置信。
DTIM在信标内的放置可以不是由无线规范所强制的,但一般相对早地并且在通常临近传送的末尾的验证信息之前进行。例如,在IEEE802.11X协议中,各个帧以帧校验序列(FCS)IE作为结尾,该FCSIE允许客户机设备验证所接收的帧的完整性。类似的,其它网络信息也可被包含在信标中并且可被放置在相对于FCS的不同点处。因此,当一段时间过去且在该段时间期间接入点没有任何帧要传送给客户机设备,EBT会导致客户机设备在FCS之前返回低功耗模式。进而,接入点所传送的信息不能被验证,并且诸如TSF和CSA之类的参数不会被更新。依赖于其它网络信息的系统参数会被类似地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8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