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热诱导相分离技术制备微多孔聚烯烃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6952.8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3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金凤泰;宋宪植;李昇烨;金庚玟 | 申请(专利权)人: | LG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9/00 | 分类号: | C08J9/00;C08L23/00;C08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朱梅;李维盈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诱导 分离 技术 制备 多孔 烯烃 方法 | ||
1.一种制备微多孔聚烯烃膜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a)将包含30至60wt%的聚烯烃和40至70wt%的稀释剂混合物的组合物注入挤出机中,并将其熔融和捏合以制备单一相态熔体的步骤,
其中,所述稀释剂混合物包含能够与所述聚烯烃发生热力学液-液相分离的稀释剂和与所述聚烯烃形成热力学单一相态的辅助稀释剂,并且所述稀释剂和所述辅助稀释剂的重量比为3:7至7:3;和
(b)挤出所述熔体,同时通过温度低于所述液-液相分离温度的区段进行液-液相分离,并将其形成为片材形式的步骤,
其中所述稀释剂混合物对所述聚烯烃的由下式表示的汉森溶解度参数距离(Ra)为4.0至6.5(J/cm3)1/2:
Ra(J/cm3)1/2=[4*(δDP–δDD)2+(δPP–δPD)2+(δHP–δHD)2]1/2
(其中,δDP、δPP和δHP分别表示由非极性色散能产生的聚烯烃溶解度参数、由永久性偶极矩导致的极性能产生的聚烯烃溶解度参数和由氢键能产生的聚烯烃溶解度参数;以及
其中,δDD、δPD和δHD分别表示由非极性色散能产生的稀释剂溶解度参数、由永久性偶极矩导致的极性能产生的稀释剂溶解度参数和由氢键能产生的稀释剂溶解度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微多孔聚烯烃膜的方法,其中,所述稀释剂包含三羟甲基丙烷的酯或三乙二醇的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微多孔聚烯烃膜的方法,其中,当挤出时在挤出机的T型口模和浇铸辊之间的温差(δT)为120至1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微多孔聚烯烃膜的方法,其中,所述辅助稀释剂包括选自液体石蜡、石蜡油、矿物油和固体石蜡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微多孔聚烯烃膜的方法,其中,通过将在挤出机的过滤器外的熔体的温度(T型口模温度)缓慢降至200℃,并通过控制保持时间,所述液-液相分离形成均匀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微多孔聚烯烃膜的方法,其中,通过在挤出时降低挤出机的T型口模和浇铸辊之间的温差(δT)增加结晶性并形成均匀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微多孔聚烯烃膜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如下制备膜的步骤:拉伸所形成的片材以制备膜,通过使用有机溶剂从所述拉伸膜中萃取出稀释剂和辅助稀释剂,干燥所述膜,以及热固化所述干燥膜以制备微多孔聚烯烃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微多孔聚烯烃膜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老化所制备的微多孔聚烯烃膜的步骤。
9.一种微多孔聚烯烃膜,其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化学株式会社,未经LG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695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氟树脂膜
- 下一篇:植物乳杆菌所分泌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