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6160.0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6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三岛彩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3/00 | 分类号: | B60C1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海坤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和与胎面部相连的胎侧部的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在被装配于车辆的轮胎中,轮胎滚动时的发热成为问题。发热引起的轮胎的温度上升成为促进轮胎的材料物性的变化这一经时变化、高速行驶时的胎面的破损等的原因。特别是,在重载重下使用的工程子午线(ORR)轮胎、卡车客车用子午线(TBR)轮胎中,由于与轮辋凸缘的摩擦及来自轮辋凸缘的压力,胎侧部、特别是胎圈部侧的橡胶发生变形而容易发热。胎侧部的发热促进橡胶的老化,导致不仅胎圈部的耐久性变差,而且轮胎的耐久性也变差,因此,期望开发出实现抑制胎侧部的胎圈部侧的温度上升的轮胎。
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轮胎中,作为抑制胎圈部的温度上升的手段,在胎侧部的规定范围内,沿轮胎径向形成有紊流产生用突起。由此,在轮胎表面产生流速较快的紊流,促进胎侧部的散热,从而抑制胎圈部侧的温度上升。
但是,上述以往的轮胎存在如下那样的问题。即,在胎侧部形成突起的方法使胎侧部的橡胶的体积增加,其结果是,轮胎滚动时的橡胶的变形量增加而导致容易发热。即,通过形成突起而促进散热来抑制温度上升这样的效果减弱。另外,由于需要用于形成突起的橡胶,因此,充气轮胎所需要的橡胶量增加,从而导致制造成本变高。由于上述的理由,对于抑制胎侧部、特别是胎圈部侧的温度上升的轮胎,期望进一步的改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9/08463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轮胎(充气轮胎1)具有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胎面部10)和与所述胎面部相连的胎侧部(胎侧部20),其中,在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凹陷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凹部(周向凹部100),在所述周向凹部的内部形成有朝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花纹块(例如第一花纹块111),在沿所述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及轮胎径向的轮胎截面中,在从与轮辋凸缘(轮辋凸缘61)接触的最靠轮胎径向外侧的点即轮辋背离点(轮辋背离点61a)到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端部100a)的范围内形成有轮辋侧外表面(轮辋侧外表面80),所述花纹块的至少一部分比将所述轮辋外表面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在这样的轮胎中,在胎侧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凹陷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凹部。根据这样的轮胎,通过形成周向凹部,能缩小轮胎内部(特别是胎圈部的内部)的高温部与散热面(周向凹部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因此,能提高抑制橡胶的温度上升的效果。而且,根据这样的轮胎,与未形成周向凹部的情况相比,能通过轻量化来实现降低成本。
另外,在周向凹部的内部形成有朝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花纹块。在此,假设在未设置周向凹部而在胎侧部配置花纹块的情况下,由于测量厚度变高,因此,不能充分获得抑制橡胶的温度上升的效果,但通过在周向凹部的内部配置花纹块,能充分提高抑制橡胶的温度上升的效果。
另外,在这样的轮胎中,花纹块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比将轮辋外表面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根据如此的轮胎,通过轮胎的滚动,沿胎侧部的外表面流动的空气容易从花纹块的一部分进入周向凹部的内部。即,能使流入周向凹部的内部的空气的量增加,从而能进一步抑制橡胶的温度上升。
如以上所述,根据这样的轮胎,能降低制造成本,且抑制胎侧部、特别是胎圈部的橡胶的温度上升。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宽度方向上,所述花纹块相对于所述假想线的突出高度为1~25mm的范围。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位于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轮辋外表面沿在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具有曲率半径的中心的规定的圆弧曲线形成,所述假想线是以将所述规定的圆弧曲线延长至所述周向凹部的方式引出的线。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沿所述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及轮胎径向的轮胎截面中,在从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到所述周向凹部的底面的范围内形成的侧壁面沿在胎面宽度方向外侧具有曲率半径的中心的另一圆弧曲线形成,在将填充标准内压且无载重的无载重状态下的轮胎径向的轮胎高度设为H的情况下,填充标准内压且施加了标准载重的标准载重状态下的所述侧壁面位于朝向轮胎径向外侧距离所述轮辋背离点为所述轮胎高度H的25%以下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面相对于所述假想线的最大深度为15mm以上且35m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61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车辆
- 下一篇: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