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磨具的制造方法和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5551.0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6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相马伸司;小野直人;春日智行;伊藤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B24D3/00 | 分类号: | B24D3/00;B24D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苗堃,金世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具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具的制造方法和磨具。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为了提高磨粒的分散性,在使用了CBN或金刚石的磨粒的陶瓷结合剂磨具中将形成了1层被覆层的被覆磨粒在加压形成后进行烧结来制造含有空孔的磨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327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改变被覆层的厚度能够改变磨粒的分布密度,但困难的是根据情况改变添加物的分布密度、或者使空孔的分布密度为一定值以下。这是因为被覆层是1层,所以成为在成型后磨粒均匀分散在被覆层内的组织。另外,空孔是基于加压形成时的被覆磨粒的间隙的空间而生成的,而该空间与将被覆磨粒最密填充时的间隙相比无法更小也是难以使分布密度为一定值以下的原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权利要求1涉及的发明的特征是,由如下工序构成:
被覆工序,将第1被覆层形成于磨粒的外侧后,在上述第1被覆层的外侧形成至少1层外被覆层来制造被覆磨粒,与所述第1被覆层相比,所述外被覆层在小的压力下会变形,
加压成型工序,在将上述被覆磨粒填充成规定形状后,以上述外被覆层变形以上的压力加压而制造成型物,和
烧结工序,将上述成型物烧结。
权利要求2涉及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1涉及的发明中,通过调整上述外被覆层的厚度来调整上述磨具中的空孔的密度。
权利要求3涉及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1和2涉及的发明中,上述第1被覆层所含的增塑剂的量少于上述外被覆层所含的增塑剂的量。
权利要求4涉及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涉及的发明中,上述第1被覆层含有玻璃,在上述玻璃的软化点以上的温度进行烧结而结合。
权利要求5涉及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涉及的发明中,上述第1被覆层由玻璃构成,上述外被覆层由玻璃与添加物的混合物构成。
权利要求6涉及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涉及的发明中,上述第1被覆层由玻璃与CBN粒构成,上述外被覆层仅由玻璃构成或者由玻璃与添加物的混合物构成。
权利要求7涉及的发明的特征是,如下制造而成,即,将第1被覆层形成于CBN或金刚石的磨粒上后,在上述第1被覆层的外侧形成至少1层外被覆层来制造被覆磨粒,与所述第1被覆层相比,所述外被覆层在小的压力下会变形,
在将上述被覆磨粒填充成规定形状后,以上述外被覆层变形以上的压力加压而制造成型物,
将上述成型物烧结制造而成。
权利要求8涉及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7涉及的发明中,上述第1被覆层含有玻璃,在上述玻璃的软化点以上的温度进行烧结而结合。
权利要求9涉及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7和8涉及的发明中,上述第1被覆层由玻璃构成,上述外被覆层由玻璃与添加物的混合物构成。
权利要求10涉及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7和8涉及的发明中,上述第1被覆层由玻璃与CBN粒构成,上述外被覆层仅由玻璃构成或者由玻璃与添加物的混合物构成。
权利要求11涉及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涉及的发明中,通过调整上述外被覆层的厚度来调整空孔的密度。
根据权利要求1涉及的发明,如果施加外被覆层会变形以上的压力进行加压成型,则外被覆层发生变形以填埋间隙的方式移动,另一方面,由于第1被覆层不易变形,所以成为第1被覆层相互接触、在第1被覆层的间隙填充有外被覆层的状态的成型物。即使不进行加压力的高精度的控制,也能够通过控制第1被覆层的厚度来制造磨粒相互间的距离为所希望的值的磨具。另外,由于通过加压成型而成为外被覆层以一定以上的接触面积连续的成型物,所以即使烧结时间短也能够制造粘结强度强的磨具。
根据权利要求2涉及的发明,通过调整外被覆层的厚度,能够控制以填埋间隙的方式移动的外被覆层的量,通过使填埋间隙的比率为所希望的值,能够制造具备所希望的空孔的密度的磨具。
根据权利要求3和4涉及的发明,能够容易地制造第1被覆层变形的压力大于外被覆层变形的压力的被覆磨粒。
根据权利要求5和6涉及的发明,在煅烧工序中,由于第1被覆层的流动性良好,所以能够形成与磨粒的密合性良好的磨粒保持层,能够制造磨粒保持力大的磨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55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