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5036.2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0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浅田胜滋;泽崎学;森永润一;山中政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37;G02F1/1343;G02F1/1368;G02F1/1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形成有在电压施加时呈现轴对称取向的液晶畴的垂直取向(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形成薄型、低功耗的特长,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便携电话、电子记事本等信息设备或者具备液晶监视器的照相机一体型VTR等。
作为能实现高对比度化和广视野角化的显示模式,利用垂直取向型液晶层的垂直取向(VA)模式受到关注。垂直取向型液晶层一般采用具有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材料和垂直取向膜而形成。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被称为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的垂直取向模式。在CPA模式中,典型为像素电极被形成在规定的位置的开口部和/或者缺口部分割为多个子像素电极。当对液晶层施加电压时,利用在各子像素电极的外缘附近生成的倾斜电场形成呈现轴对称取向(辐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畴,由此实现广视野角的显示。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CPA模式的液晶分子的轴对称取向稳定化的技术。根据专利文献2的技术,利用有源矩阵基板的电极结构(分割为多个子像素电极的像素电极)形成的轴对称取向由于设于相对基板的取向限制结构而稳定化。取向限制结构设于与液晶畴的大致中央对应的区域。取向限制结构例如是凸部(取向限制突起)、形成于相对电极的开口部。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提高垂直取向模式的取向稳定性、响应速度的技术而提出了PSA(Polymer Sustained Alignment:聚合物稳定取向)技术(例如专利文献3和4)。在PSA技术中,利用形成在取向膜上的光聚合物来控制液晶分子的预倾斜方向。光聚合物(称为取向维持层)是在液晶材料中混入有少量的光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光聚合性单体),组装液晶面板后,在对液晶层施加规定的电压的状态下对光聚合性化合物照射紫外线而形成的。形成取向维持层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在撤去电压后(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也由取向维持层维持(存储),因此取向稳定性、响应速度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435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2025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357830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3-3077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型显示设备的普及,在液晶面板上设置触摸面板等输入设备的使用方式普遍化,采用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表面有意地施加应力的使用方法。
然而,在CP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这种使用方法的情况下,即使在相对基板上设有取向限制结构,也难以使轴对称取向充分稳定化。因此,当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表面按压手指、专用的记录笔(称为“手写笔”)时,有时其轨迹会作为显示不均匀而残留(被视觉识别),这种不均匀(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称为“压痕”)会成为显示质量降低的原因。
虽然也考虑过在相对基板上设置取向限制结构并且使用PSA技术从而使轴对称取向稳定化,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液晶面板的制造时执行用于形成取向维持层的工序,因此会导致制造所需的时间、制造成本增加。另外,即使使用PSA技术也不能充分抑制压痕的产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了压痕的产生的CP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50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