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调单元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4875.2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9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尾身浩德;上原尚文;荒井富士雄;古谷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调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单元及具备该车辆用空调单元的车辆,该车辆用空调单元在将电加热装置、利用高电压的集尘装置及利用高电压的臭氧发生装置等电气设备收纳在壳体内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从发生了碰撞等的车辆救助车辆乘客的救助者或者进行车辆的碰撞后处理的处理者因与电气设备的高电压零件接触而发生的二次受害。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汽车(EV)或混合动力汽车正在被普遍使用。在这种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中,如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代替加热器芯等利用热水的加热用热交换器,或者以与之并用的形式,在车辆用空调单元的壳体内收纳有PTC加热器等电加热装置。
另外,为了收集利用送风机从外部引入车辆用空调单元内的空气中所含的尘埃,或者去除引入的空气的臭味,如例如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所示,有时将利用高电压的集尘装置或者臭氧发生装置收纳在车辆用空调单元的壳体内。
而且,由于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加热装置要使发热体发热、专利文献2所示的集尘装置要产生电晕放电、专利文献3所示的臭氧发生装置要发生臭氧,因此一般都要在壳体内具备高电压零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723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347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768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车辆因与其他车辆或电线杆等建筑物等碰撞等而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该车辆所搭载的空调单元也受到冲击,有时构成空调单元的外部轮廓的树脂制的壳体就会受损或发生变形,有时根据冲击的程度甚至壳体会粉碎。这样,在车辆用空调单元发生损坏或产生变形的同时,有时收纳在空调单元的壳体内的电加热装置、集尘装置及臭氧发生装置也会受损。
这时,电加热装置等具备在壳体内的高电压零件一边维持通电状态一边露出于车辆用空调单元的壳体的外部,或者从壳体脱落,而且向周围散落。因此,从乘客的救助者或处理者等的安全方面考虑,需要防止乘客的救助者或处理者等的手指等与露出于该壳体的外部或从壳体脱落而且散落的通电状态的高电压零件接触以免发生二次受害。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用空调单元及具备该车辆用空调单元的车辆,即使构成该车辆用空调单元的外部轮廓的壳体受到强烈冲击,也能够防止被收纳在该壳体内的构成电气设备的高电压零件露出于外部或从壳体脱落或散落。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用于将利用送风机从外部导入壳体内的空气进行空气调节并送出到车室内,该车辆用空调单元在所述壳体内收纳有具备高电压零件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防止所述电气设备的散落的保护结构体(第一方面)。在此,作为具备高电压零件的电气设备,例如可举出PTC加热器等电加热装置、利用高电压的集尘装置、利用高电压的臭氧发生装置等。作为车辆用空调单元,可举出中置整体一体型(センター置きフル一体型)的空调单元或中置半一体型(センター置きセミ一体型)的空调单元等。
由此,由于收纳具备高电压零件的电气设备的壳体具有防止电气设备的散落的保护结构体,因此即使壳体破损或变形,因为除了壳体还具有保护具备高电压零件的电气设备的保护结构体,所以电气设备向壳体外脱落或散落或露出的情况得以防止。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单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结构体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第二方面)。由此,能够在壳体的制作后安装保护结构体,能够在假定电气设备向壳体外的脱落或散落或露出的方向上容易地安装保护结构体。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单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结构体由具备导 电性的材料构成,安装有接地电路(第三方面)。由此,能够经由保护结构体设置电气设备的接地用电气电路,能够提高乘客及乘客救助者、处理者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单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结构体由平板状的部件构成(第四方面)。即,各保护部件均由平板状的部件构成。由此,因为乘客或乘客的救助者、处理者等的手指与电气设备的高电压零件接触的情况本身就被防止,所以防止了乘客或乘客的救助者、处理者等由于与电气设备的高电压零件接触而发生的二次受害。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单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结构体由具备柔软性的部件构成(第五方面)。即,各保护部件均由柔性材料形成。所谓柔性材料,例如是线材或橡胶等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由此,保护结构体即使受到强烈冲击也能够吸收该冲击,所以防止了保护结构体因施加在车辆上的冲击而受损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48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