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4466.2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5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名畑俊寿;水田聡;宫野友彰;佐藤清和;木原章朗;风间俊;片山泰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1/00 | 分类号: | H04R1/00;H04M1/03;H04R1/02;H04R7/04;H04R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04 | 代理人: | 余朦,杨莘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3月29日提交的第2012-077714号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通过向压电元件应用预定的电信号(即,声音信号)使振动板振动并且将振动板的振动传递至人体由此将振动声传送给用户。
背景技术
下文列出的专利文献1描述了已知空气传导声和骨传导声是从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传送至人体的声音。还描述了空气传导声是作为由通过物体的振动建立且通过外耳道行进到耳膜的空气振动引起的耳膜振动的结果而被用户的听觉神经感知的声音。此外,描述了骨传导声通过用户身体与振动物体接触的部分(例如,外耳的软骨部分)被传送至用户的听觉神经。
专利文献1还描述了在通过空气传导声和骨传导声将声音传送给用户的移动电话中,通过压电双晶片和柔性材料配置的矩形板状的振动体经由弹性构件附接至壳体的外表面。还描述了在将电压施加至振动体的压电双晶片之后,压电双晶片沿纵向方向膨胀和收缩,由此使振动体振动。此外,描述了当用户使振动体与耳廓接触时,空气传导声和骨传导声被传送给用户。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1:第2005-348193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布
发明内容
根据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垂直宽度近似为0.8cm、水平宽度近似为3.2cm的尺寸的小矩形振动体附接至移动电话等的壳体的外表面。专利文献1甚至未想到当振动体大于上述尺寸时出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使在比近似0.8cm x3.2cm尺寸的振动体大的振动体采用时可被适当使用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压电元件;振动板,与所述压电元件接合用于振动;以及壳体,与所述振动板接合。通过使人体的一部分振动而传送的振动声由所述振动板生成。所述振动板在其平面视图中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具有所述压电元件的接合部分,所述第二区域比所述第一区域距离所述接合部分更远,所述第一区域的刚性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刚性。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振动板包括被配置为接合在一起的两个板,并且所述两个板的接合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中。
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两个板中的一个包括显示面板,所述两个板中的另一个包括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相反侧上的触摸面板或保护面板。
根据又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从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具有所述压电元件的所述接合部分向所述第二区域延伸的方向上,所述振动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从对耳屏至对耳轮的下脚的长度。
根据又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与从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具有所述压电元件的所述接合部分向所述第二区域延伸的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所述振动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从耳屏至对耳轮的长度。
根据又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电元件通过接合构件(例如,非热固粘合剂、双面粘合带等)接合至所述振动板。
根据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振动板通过接合构件(例如,非热固粘合剂、双面粘合带等)接合至所述壳体。
根据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振动板形成显示单元、输入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的盖、以及允许电池能够被拆卸的罩部中的任一个的一部分或整体。
根据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振动板中的具有所述压电元件的所述接合部分位于所述触摸面板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区域外。
即使在比近似0.8cm x3.2cm尺寸的振动体大的振动体被采用时,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也可被适当地使用。而且,振动声和空气传导声可由所述振动板生成。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2示出了电子设备被使用时的状态;
图3A和图3B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
图4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振动板的振动的一个实施例;
图5示出了当显示单元未被接合至面板时振动板的振动的一个实施例;以及
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44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车轮轴故障救援装置
- 下一篇:火车硬座睡觉的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