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碳酸酯共聚物无效
申请号: | 201380004312.3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8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平田贤吾;森下浩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64/18 | 分类号: | C08G64/18;G03G5/0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碳酸酯 共聚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共聚物、含有它的涂布液、以及含有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由于机械性质、热性质及电性质优异,因此在各种产业领域中被用于成形品的原材料中。近年来,在一并利用了聚碳酸酯树脂的光学性质等的功能性产品中也被经常使用。
随着此种用途领域的扩大,对聚碳酸酯树脂的要求性能也在多样化。为了响应此种要求,如果只是以往一直使用的以2,2-双(4-羟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等为原料的聚碳酸酯树脂则会有无法充分地应对的情况,因此与其用途·要求特性对应地提出过具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
作为利用了聚碳酸酯树脂的电性质、光学性质的产品,可以举出将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电荷产生材料、电荷传输材料等功能性材料的粘合剂树脂使用的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
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被要求与电子照相工艺对应地具备规定的灵敏度、电特性及光学特性。
另外,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由于对其感光层的表面反复进行电晕带电、调色剂显影、向纸上的转印、清洁处理等操作,因此在每次进行这些操作时都被施加电的、机械的外力。所以,为了长时间地维持电子照片的画质,对于设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的感光层,要求对这些外力具有耐久性。
此外,由于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通常是利用将粘合剂树脂与功能性材料一起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并在导电性基板等上流延制膜的方法来制造,因此要求具有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稳定性。
以往,作为感光体用粘合剂树脂,使用了以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等作为原料的聚碳酸酯树脂,然而无法充分地满足耐久性。所以,为了响应该要求,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手法。
作为用于提高感光层的耐磨损性的有效的技术,已知共聚聚碳酸酯。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树脂是在溶解性良好的双酚Z骨架上共聚耐磨损性良好的联苯酚而制造。但是,对于联苯酚成分的量,由于成为原料的聚碳酸酯低聚物是2~4聚物,因此共聚比23摩尔%左右为极限。就专利文献1的树脂而言,耐磨损性不够充分,希望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
专利文献2、3中,公开了由减少了低聚物的聚体数的原料制造的、将耐磨损性良好的联苯酚等的骨架的共聚比提高到25~47摩尔%的聚合物,根据报告,耐磨损性极为良好。
但是,对于在使用含有很多外添加剂的调色剂时产生的机械的劣化、例如成膜来说,就专利文献2、3的树脂而言不够充分,相反地这些树脂由于感光体表面难以磨损,因此有可能产生露白、黑点、条纹状及清洁不良等现象。
调色剂成膜是调色剂中的外添加剂扎入感光层最表面、使得调色剂的树脂成分以之为中心发生固着的现象。作为以往的解决手段,考虑了降低感光体的耐磨损性、将发生成膜的表面设计得易于削除的方法、通过降低鼓表面的表面自由能来抑制调色剂的附着的方法等。
但是,对于前者而言,存在会使鼓耐久性降低的问题,对于后者而言,存在表面性无法持续的问题,因而难以制成耐磨损性优异、并且不会发生作为机械的劣化的调色剂成膜的感光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799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65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65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磨损性、硬度、低表面自由能优异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或耐磨损性及硬度优异、可以减少调色剂成膜的感光体。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以下的聚碳酸酯共聚物等。
1.一种聚碳酸酯共聚物,其具有下述式(1)的重复单元,以Ar2/(Ar1+Ar2)表示的共聚摩尔比为30摩尔%以上且47摩尔%以下。
[化1]
式(1)中,Ar1是以下述式(2a)或(2b)表示的基团,Ar2是以下述式(3)表示的基团。n为平均重复数,为1.12以上且2.34以下。
[化2]
式(2a)、(2b)中,R1~R3分别是碳数1~10的烷基、或碳数1~10的氟烷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43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黄鱼肌肉细胞系及其建立方法
- 下一篇:冷藏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