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色调校正膜及使用其的透明导电性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4004.0 | 申请日: | 2013-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9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田代宽;野岛孝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1/10 | 分类号: | G02B1/10;B32B7/02;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调 校正 使用 透明 导电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用色调校正膜以及在色调校正膜上具备透明导电层的透明导电性膜。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面板作为能够通过直接触摸图像显示部来输入信息的器件,被广泛使用。触控面板是将透过光的输入装置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屏幕上的产品,作为代表形式有电容式触控面板,其利用了透明电极与手指间产生的电流容量的变化。
作为触控面板用的透明导电性膜,一般使用在透明基材膜上层压透明导电层而成的透明导电性膜,该透明导电层是由含有氧化锡的氧化铟(锡掺杂氧化铟、ITO)或氧化锌等金属氧化物构成。这种透明导电性膜,因为来自金属氧化物层的反射及吸收的可见光短波长区域的透过率降低,在全光线透过率降低的同时,大多可观察到呈现黄色。因此,具有难以准确显示配置在触控面板下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颜色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有将透明导电层与多层光学膜组合而成的透明导电性膜(参见日本特开2011-98563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98563号公报中记载的透明导电性膜是从作为透明基材膜的聚酯膜的表面开始依次层压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及锡掺杂氧化铟层而构成的。高折射率层由金属氧化物微粒和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形成,光波长为400nm时的折射率为1.63~1.86、膜厚为40~90nm。低折射率层在光波长为400nm时的折射率为1.33~1.53、膜厚为10~50nm。锡掺杂氧化铟层在光波长为400nm时的折射率为1.85~2.35、膜厚为5~50nm。通过上述构成实现减少透过光着色的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985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这里,日本特开2011-98563号公报中记载的透明导电性膜,为了使制备透明导电性膜时的卷绕性良好,在锡掺杂氧化铟层的相反侧的面上层压滑性硬涂层,该滑性硬涂层的膜厚为1.0~10.0μm,含有0.5~30质量%的透光性微粒,该透光性微粒的平均粒径为膜厚的10~60%。
但是,日本特开2011-98563号公报中记载的滑性硬涂层,在制备透明导电性膜时的卷绕性不够充分。这是由于使用平均粒径为膜厚的10~60%的透光性微粒、因而在滑性硬涂层表面形成的凸起较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明导电性膜及用作其基膜的色调校正膜,该透明导电性膜能够抑制透过光的着色,全光线透过率高,且卷绕性优异。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第一发明涉及一种色调校正膜,其是从透明基材膜的表面开始依次层压第一硬涂层、第一色调校正层和第二色调校正层;在透明基材膜的背面侧层压第二硬涂层,该色调校正膜具有能够卷绕的可挠性,其特征为,所述第一硬涂层对于波长为400nm的光的折射率为1.51~1.61,膜厚为1.3~3.5μm;所述第一色调校正层由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构成,对于波长为400nm的光的折射率为1.63~1.86,膜厚为25~90nm;所述第二色调校正层由二氧化硅微粒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构成,对于波长为400nm的光的折射率为1.33~1.53,膜厚为10~55nm;所述第二硬涂层含有80~98wt%的粘合剂,1~10wt%的光聚合引发剂,0.01~19wt%的平均粒径为0.8~5.5μm的有机微粒,相对于波长为400nm的光的折射率为1.51~1.61,膜厚为1.3~3.5μm,并且有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第二硬涂层的膜厚的61~350%,所述粘合剂与光聚合引发剂、平均粒径为0.8~5.5μm的有机微粒之和为99~100wt%。
第二发明的特征为,在第一发明的色调校正膜中,第二硬涂层的粘合剂含有29~75wt%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和12~60wt%的二氧化硅微粒,同时,相对于所述第二硬涂层,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和所述二氧化硅微粒之和为80~98wt%。
第三发明涉及一种在第一发明及第二发明的色调校正膜的所述第二色调校正层上层压有锡掺杂氧化铟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其特征为,所述锡掺杂氧化铟层对于波长为400nm的光的折射率为1.85~2.35,膜厚为5~50nm。
发明效果
关于本发明第一发明的色调校正膜,通过适当设定特定的层(第一色调校正层、第二色调校正层、第二硬涂层)的成分及膜厚,能够维持良好的卷绕性,同时能够发挥减少透过光着色的效果。此外,本发明中的膜厚是指物理膜厚,而不是光学膜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油株式会社,未经日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4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