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201380003832.2 | 申请日: | 2013-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0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洋介;清水正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艾迪科 |
| 主分类号: | C08L101/00 | 分类号: | C08L101/00;C08G59/68;C08K5/00;C08L63/00;G02B5/22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吴倩;张楠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固化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阳离子染料、阳离子聚合性有机物质和通过紫外线照射产生酸的光产酸剂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滤光器。
背景技术
对特定的光具有强度大的吸收的化合物作为CD-R、DVD-R、DVD+R、BD-R等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层、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ELD)、阴极管显示装置(CRT)、荧光显示管、场致发射型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光学元件使用。
在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ELD)、阴极管显示装置(CRT)、荧光显示管、场致发射型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滤光器中,吸收300~1100nm的波长的光的各种化合物作为光吸收剂使用。
对这些光吸收剂要求光吸收特别陡峭、即λmax的半宽度小、另外不会因光和热等失去功能。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含有丙烯酸树脂和在380~780nm处具有吸收极大值的色素的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含有在350~850nm处具有吸收极大值的增感色素的自由基聚合性的感光性组合物,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含有在700~1100nm处具有吸收极大值的色淀色素的光固化性组合物,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含有通过近红外线的照射产生酸的产酸剂和在760~2000nm处具有吸收的色素的阳离子聚合性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含有光固化性环氧树脂和近红外线吸收剂的粘接剂。
但是,这些文献中对含有阳离子聚合性有机物质和通过紫外线照射产生酸的光产酸剂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没有教示,关于使用环氧树脂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溶解性高、和该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耐热性高,也没有记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2004204555A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595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US2007238802A1
专利文献4:US2006199875A1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3-331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溶解性以及耐热性优良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了上述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滤光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反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含有阳离子染料、阳离子聚合性有机物质和通过紫外线照射产生酸的光产酸剂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溶解性以及耐热性优良,另外发现,该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适于滤光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阳离子染料(A)、阳离子聚合性有机物质(B)和通过紫外线照射产生酸的光产酸剂(C)。
另外,本发明提供上述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以及使用该固化物而形成的滤光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溶解性以及耐热性优良。另外,该固化物适于滤光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阳离子染料(A)、阳离子聚合性有机物质(B)和通过紫外线照射产生酸的光产酸剂(C)。以下,对各成分依次进行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所使用的阳离子染料(A),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染料,例如,可以使用三苯基甲烷化合物、二苯基甲烷化合物、花青化合物、噻嗪化合物、吩噻嗪化合物、呫吨化合物、噻吨化合物、噁嗪化合物、吖啶化合物、吡喃鎓化合物、若丹明化合物等染料,从合成的容易程度以及分子设计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花青化合物。
作为上述花青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出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A表示选自下述组I的(a)~(m)中的基团,A’表示选自下述组II的(a’)~(m’)中的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艾迪科,未经株式会社艾迪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3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