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系统和蓄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03024.6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2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启之;铃木幸治;中具道;青木克明;佐佐木亮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高新材料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8 | 分类号: | H02S40/38;H01M10/4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肖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在此描述的实施方式一般地涉及光伏系统和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随着接收到的光的强度而变化。于是这就限制了太阳能电池作为单独电源的使用。因此,已经提出了带蓄电能力的太阳能电池。
带蓄电能力的太阳能电池可以在对该太阳能电池的光照停止之后的一定时间段内供应存储的电力。
然而,简单带蓄电能力的太阳能电池与不带蓄电能力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具有更差的I-V特性(电流-电压特性)。此外,当对太阳能电池的光照停止时,可能出现输出电压的急剧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1350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秀I-V特性并且能够抑制光照停止时输出电压的下降的光伏系统和蓄电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发电模块,包括被配置为将光能转化为电力的至少一个发电部;以及蓄电模块,包括被配置为存储由所述发电部转化了的电力的多个蓄电装置。发电模块和蓄电模块并联连接。在蓄电模块中,多个蓄电装置串联连接。并且,蓄电装置的数量大于发电部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例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光伏系统1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例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1的示意截面图。
图3是用于例示根据比较例的光伏系统201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例示根据比较例的光伏系统201的I-V特性的示意曲线图。
图5是用于解释I-V特性劣化的因素的示意曲线图。
图6是用于例示根据比较例的光伏系统201中输出电压的变化的示意曲线图。
图7是用于例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光伏系统1的I-V特性的示意曲线图。
图8是用于解释I-V特性改善的因素的示意曲线图。
图9是用于例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光伏系统1中输出电压的变化的示意曲线图。
图10是用于例示能够存储并生成电力的蓄电装置11a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考附图例示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类似的部件由相似的参考编号标示,并适当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1是用于例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光伏系统1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例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1的示意截面图。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光伏系统1包括:发电模块2,包括至少一个发电部4;蓄电模块3,包括多个蓄电装置11。
发电部4通过利用光伏效应将诸如太阳光的光L的能量转化为电力。
发电部4例如可以是太阳能电池(也被称为光伏电池等)。
在发电部4是太阳能电池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的类型不受具体限制。
在此,在发电部4是太阳能电池的情况下,在一个透明基底(诸如玻璃板)上形成的太阳能电池面板被计数为一个发电部。
例如,发电部4可以是硅基太阳能电池、化合物基太阳能电池或有机太阳能电池等。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例子可以基于例如晶体硅或非晶硅。
基于晶体硅的例子可以基于单晶硅(单晶硅型)、多晶硅(多晶硅型)或微晶硅(微晶硅型)等。
此外,结晶硅和非晶硅可被堆叠(混合型),或者可以堆叠吸收波长范围不同的硅层(多接合型)。
化合物基太阳能电池的例子例如可以基于InGaAs(铟镓砷)、GaAs(砷化镓)、或被称为黄铜矿的I-III-VI族化合物。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例子例如可以包括使用有机色素获取光伏电力的太阳能电池(色素敏化的太阳能电池)以及使用有机薄膜半导体获取光伏电力的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
发电部4不限于例示的例子,而仅需要其能够通过利用光伏效应将诸如太阳光的光L的能量转化为电力。
接下来将参考图2描述蓄电装置11。
蓄电装置11存储由发电部4转化了的电力。
如图2所示,蓄电装置11包括电极部12(对应于第一电极部的例子)、电极部13(对应于第二电极部的例子)、密封部14、蓄电部15、电解液16、保护部17和还原部18。
电极部12被形成为板状并由导电材料形成。
电极部12可由诸如铝、铜和不锈钢的金属形成。
电极部13被形成为板状并且与电极部12相对设置。
电极部13由导电材料形成。
电极部13可由诸如铝、铜和不锈钢的金属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东芝高新材料公司,未经株式会社东芝;东芝高新材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30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振幅偏振导航角度传感设计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联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