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弯曲管、医疗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2900.3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4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势登秀幸;奈良贵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M25/092;G02B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曲 医疗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设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插入方向的顶端侧的弯曲部、并且形成为圆筒构件的弯曲管、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插入到被检体内的医疗设备、例如内窥镜被广泛利用于医疗领域。
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成为被检体的体腔内,能够对体腔内的脏器进行观察,或者根据需要使用插入到内窥镜所具有的处理器具的贯穿通道内的处理器具进行各种处理。
另外,内窥镜并不限定用于医疗领域,也能够用于工业用领域。在工业用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内窥镜的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喷气式发动机内、工厂的配管等被检体内,能够进行被检体内的被检部位的缺陷和腐蚀等的观察、各种处理等检査。
在此,在内窥镜的插入部设有例如向多个方向弯曲自如的弯曲部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弯曲部除了提高管路内的弯折部处的插入部的行进性以外,还在插入部中改变设于顶端部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方向,该顶端部位于比弯曲部靠插入方向的顶端侧(以下,简称为顶端侧)的位置。
通常,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弯曲部通过沿着插入部的插入方向连结由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多个弯曲块而构成为向例如上下两个方向或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弯曲自如。
另外,弯曲部通过自操作部牵引操作插入方向的顶端(以下,简称为顶端)固定于弯曲块中的、位于最靠顶端侧的弯曲块并且贯穿于插入部内的两条或者四条线中的任一条而向上下或上下左右中的任意方向弯曲自如。
另外,在日本国第特开2003-250762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一种结构:其并非为了谋求插入部的小径化而在弯曲部的弯曲中使用多个弯曲块,而是利用弯曲管使弯曲部向上下两个方向弯曲自如,该弯曲管形成于由镍钛合金形成的圆筒构件的外周,且在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的上侧和下侧、即内窥镜图像的上侧和下侧(以下,简称为上侧、下侧)分别沿着插入方向具有预定的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狭缝。
另外,即使在日本国第特开2003-250762号公报所公开的弯曲管中,也是在弯曲管的顶端连接有贯穿于插入部内的两条线的顶端,并自操作部牵引操作该两条线中的任一条,从而弯曲部向上下中的任意方向弯曲自如。
可是,在日本国第特开2003-250762号公报所公开的弯曲管中,为了获得预定的弯曲形状,缩短形成于想要弯曲的部位的外周的狭缝的插入方向上的间隔(以下,称为狭缝间隔)的做法是众所周知的。
这是因为,形成于弯曲管的各个狭缝是为了减小弯曲时的弯曲半径而形成的,因此狭缝间隔较短时能够进一步减小弯曲半径。
特别是,为了提高插入部的顶端部相对于小径的管路内的弯折部的通过性,期望的是在插入方向上具有预定的长度的弯曲部不是自插入方向的基端(以下,简称为基端)弯曲,而是能够自顶端弯曲(以下,称为前端弯曲),因此优选的是形成于弯曲管的顶端侧的外周的狭缝间隔较短。
然而,单纯靠缩短形成于弯曲管的顶端侧的外周的狭缝间隔,难以实现弯曲部的前端弯曲。
另外,通常,在弯曲管内贯穿有上述两条线,因此在弯曲管上设有通过保持线来限定线在弯曲管内的位置的线引导件。
另外,在小径的弯曲管内一体地设置线引导件、自弯曲管的内部设置独立的线引导件是非常困难的。据此,在弯曲管的外周的狭缝之间设置与内部连通的孔部、经由该孔部从弯曲管的径向外侧向内部贯穿与弯曲管相独立的线引导件、并通过粘接等将线引导件固定于该孔部的结构也是众所周知的。
但是,在该结构中,在上述狭缝间隔变短的区域中,若在狭缝之间形成孔部,则该孔部与在插入方向上隔着该孔部的各个狭缝之间的壁厚变薄而形成有薄壁部,薄壁部易于变形或者易于切断,因此存在线引导件的粘接部易于脱落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前端弯曲、并且具有即使是狭缝间隔较窄的部位也能够牢固地固定线引导件的结构的弯曲管、医疗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2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