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及相位差板无效
申请号: | 201380002462.0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8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大谷创右;增谷健;安部高明;前田诚;佐藤嘉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来灵菇日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27/26 | 分类号: | G02B27/26;G03B21/00;G03B21/14;G03B35/00;H04N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影像 显示装置 相位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包括:光源,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元件,将由光调制元件调制后的光投影到投影面上的投影单元。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位差板。
背景技术
以前,已知由多个视点图像(例如,左眼视点图像及右眼视点图像)构成的立体图像的各视点图像是从不同视点位置(例如:左眼视点位置及右眼用视点位置)拍摄的图像(例如,专利文献1)。
此处,作为显示立体图像的方法已知有利用偏振光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例如,左眼视点图像(或右眼视点图像)作为第一偏振光的光来输出,右眼视点图像(或左眼视点图像)作为第二偏振光的光来输出。观察者通过佩戴偏振光眼镜便能够看到立体图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4-2287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到达观察者的光的偏振光状态会受到投影单元或屏幕等的破坏。
这种偏振光状态的破坏是在左眼视点图像与右眼视点图像之间产生串扰的主要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能够抑制在左眼视点图像与右眼视点图像之间产生的串扰。
(二)技术方案
第一特征的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包括:光源(光源10),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元件(DMD50)以及将由所述光调制元件调制的光投影到投影面上的投影单元(投影单元60),来显示立体图像。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包括:将从所述光调制元件射出的光的偏振光在第一偏振光与第二偏振光之间进行切换的液晶器件(液晶器件80)以及相对于所述液晶器件设置于所述投影面侧的相位差板(相位差板90)。相位差板在多个区域的每个具有不同的相位超前轴或相位延迟轴。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相位超前轴或所述相位延迟轴相对于通过所述投影单元的光轴中心的直线呈线对称。在第一特征中,所述相位超前轴或所述相位延迟轴相对于通过所述投影单元的光轴中心的直线呈旋转对称。在第一特征中,所述相位超前轴或所述相位延迟轴与通过所述投影单元的光轴中心并从所述光轴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直线相垂直。在第一特征中,所述相位差板的迟延随着从所述投影单元的光轴中心离开的距离缓慢变化。在第一特征中,所述相位差板的迟延随着从所述投影单元的光轴中心离开的距离缓慢变大。
第二特征是一种相位差板,包括具有互不相同的相位超前轴或相位延迟轴的多个区域。
(三)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其抑制在左眼视点图像与右眼视点图像之间产生的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图。
图2为用于说明在没有相位差板90的情况下的偏振光状态的图。
图3为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差板90的图。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一例的图。
图5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一例的图。
图6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一例的图。
图7为用于说明变形例1的相位差板90X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光源;20—色盘;30—棒状积分器;40—反射镜;50—DMD;60—投影单元;70—偏振光板;80—液晶器件;90…相位差板;100—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110—反射镜;111—透镜;112—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如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相似部分标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的概要]
实施方式的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包括:光源,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元件以及将由光调制元件调制的光投影到投影面上的投影单元,来显示立体图像。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包括:将从光调制元件射出的光的偏振光在第一偏振光与第二偏振光之间进行切换的液晶器件以及相对于液晶器件设置于投影面侧的相位差板。相位差板在多个区域的每个具有不同的相位超前轴或相位延迟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来灵菇日本株式会社,未经可来灵菇日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24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