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传递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1637.6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7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万雄介;岩崎康浩;渡边靖;藤田哲英;儿玉徹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1/02 | 分类号: | F16D1/02;B62D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徐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传递 机构 电动 助力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旋转传递机构使用的轴,特别是涉及具有伸缩式滑动部、椭圆嵌合部、检测辅助转矩的传感器、以及保持扭杆的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转向主轴。
背景技术
以往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具有如下结构:使用刚性低的轴(扭杆)将与转向轮连结的输入侧轴、和与齿条小齿轮机构(rack and pinion)等转向齿轮机构连结的输出侧轴连结起来。输出轴连结有辅助转矩用的马达,使用转矩传感器检测扭杆的扭转量,并计算出与检测出的扭杆的扭转量对应的辅助转矩,通过由马达产生该辅助转矩来减轻驾驶员的操舵转矩。扭杆与输入侧轴和输出侧轴双方嵌合,检测扭杆的扭转量的转矩传感器与输入侧轴的扭杆嵌合部附近的外周面嵌合。以往的输入侧轴是一体结构,通过锻造和切削加工来形成。
在所述旋转传递机构的输入侧轴需要进行用于固定扭杆的孔加工,然而由于转矩传感器的结构而需要进行深孔加工,有时难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并且,输入侧轴的扭杆嵌合部的外周面形状由嵌合的转矩传感器的结构决定,因而在转矩传感器没有变更的情况下,则可以使用相同结构良好实现共用化。根据车辆(品种)而变化的是轴的全长、伸缩式滑动部等的长度等部分。如上所述,通过使两者的部分分割,使得扭杆和转矩传感器嵌合部为共用的而与车型无关,针对各品种而专门制作的仅是其它部分,能够实现材料、加工成本的削减。
从这样的观点看,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这样的结构:在使同轴配置的两个轴结合时,在一个轴上形成齿部并在另一个轴上形成圆筒部,使齿部通过热处理而硬化,并咬入到对方侧的软的圆筒部来结合。然而,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加入了以往工序中没有的热处理工序,而且还有可能变更适合于热处理的材料,担心成本会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26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0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采用分割结构的同时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旋转传递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旋转传递机构是经由扭杆将同轴配置的第1旋转轴和第2旋转轴连结起来而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由被分割成能够与其它品种共同使用的共用部分和各品种的专用部分的各部分的结合结构构成。
并且,优选的是,所述共用部分和所述专用部分通过齿压入配合而结合。
并且,优选的是,对通过所述齿压入配合而结合的结合部不实施热处理。
并且,优选的是,在所述共用部分或所述专用部分设置压紧部,除了所述齿压入配合以外还通过所述压紧部使所述共用部分和所述专用部分结合。
并且,优选的是,采用所述压紧部的压紧与所述齿压入配合在同一工序中进行的结构。
并且,优选的是,采用在所述共用部分与所述专用部分的结合部的轴向两端部进行所述齿压入配合的结构。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输入侧轴;输出侧轴,其经由扭杆与所述输入侧轴连结;转矩传感器,其检测被输入到所述输入侧轴的操舵力来作为操舵转矩;壳体,其在内部包含所述输入侧轴、扭杆、输出侧轴和转矩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滚动轴承,其将所述输出侧轴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所述输入侧轴由被分割成扭杆嵌合部和连结部的各部分的结合结构构成,所述扭杆嵌合部能够与其它品种共同使用且与所述扭杆嵌合,所述连结部作为各品种的专用部分而与转向轮连结。
并且,优选的是,所述扭杆嵌合部和所述连结部通过齿压入配合来结合。
并且,优选的是,在所述连结部设置压紧部,除了所述齿压入配合以外还通过所述压紧部使所述扭杆嵌合部和所述连结部结合。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具有降低了加工成本的分割结构的旋转传递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传递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传递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传递机构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齿压入配合和压紧工序的截面图。
图4是图3的齿压入配合和压紧工序后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16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