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转角多级减振从动盘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5912.0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1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军;陈三武;吴木水;苏忠道;郑更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104 | 分类号: | F16F7/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4 浙江省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角 多级 从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用的从动盘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是越来越高,要求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平稳、无振动、无噪音等。特别是在怠速工况时,由于发动机在怠速时的旋转均匀度较差,常由于瞬时转速波动而引起变速器中啮合齿轮间的冲击而产生“喀啦”较高噪声。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外离合器用的从动盘总成(其盘毂片只有一层窗口布置)中较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特别表现在改善整车舒适性方面,有些保证了传扭能力,但刚度相应增大,使整车舒适性下降,有些虽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但难以满足各种车况对离合器使用性能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广角消声作用、能满足多种车况要求的的大转角多级减振从动盘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从动盘、减振盘、盘毂片、盘毂芯、限位销、摩擦片、波形片、减振弹簧、阻尼压紧片,所述减振盘由第一减振盘、第二减振盘、第三减振盘组成,所述限位销由第一限位销、第二限位销组成,所述减振弹簧由第一减振弹簧、第二减振弹簧、第三减振弹簧组成;所述盘毂片的内层具有若干窗口和限位孔而与第二减振盘、第三减振盘上的窗口相对应而用于装配第二减振弹簧,所述第二限位销的两端通过盘毂片分别铆接于第二减振盘、第三减振盘上;所述阻尼压紧片由第二阻尼压紧片、第三阻尼压紧片组成而分别用于安装第三减振弹簧及其与盘毂芯的外齿配合;所述盘毂片的外层具有若干窗口和外缘限位缺口而分别与从动盘、第一减振盘上的窗口相对应,并用于装配第一减振弹簧,第一限位销的两端通过盘毂片的外缘限位缺口分别与从动盘、第一减振盘相铆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后,总体上通过内、中、外三层减振弹簧的布置,满足了产品多级减振大扭矩广角的要求,实现低刚度、大扭矩的功能,使得所应用的离合器在整车的传动系统中的减振降噪效果明显,克服了长期困扰整车的振动、发抖问题,有效改善了行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转角多级减振从动盘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盘毂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二阻尼压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三阻尼压紧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离合器的大转角多级减振从动盘总成,包括从动盘4、减振盘、盘毂片7、盘毂芯8、限位销、摩擦片14、波形片15、减振弹簧、阻尼压紧片,所述减振盘由第一减振盘12、第二减振盘6、第三减振盘17组成,所述限位销由第一限位销13、第二限位销11组成,所述减振弹簧由第一减振弹簧21、第二减振弹簧23、第三减振弹簧19组成;所述盘毂片7的内层具有若干窗口(4个)和限位孔(4个,腰形)而与第二减振盘6、第三减振盘17上的窗口相对应而用于装配第二减振弹簧23,所述第二限位销11(圆柱形)的两端通过盘毂片7(其限位孔)分别铆接于第二减振盘6、第三减振盘17上(起着本级减振的限位作用,该内层窗口和限位的布置用于满足汽车常用驱动工况对离合器的性能要求);所述阻尼压紧片由第二阻尼压紧片20、第三阻尼压紧片18(如图4、图5所示,带有窗口凹槽和内形齿)组成而分别用于安装第三减振弹簧19及其与盘毂芯8的外齿配合(实现产品的预减振要求,用于汽车的怠速工况);所述盘毂片7的外层具有若干窗口(6个)和外缘限位缺口(5个,满足大扭矩广角的要求)而分别与从动盘4、第一减振盘12上的窗口相对应,并用于装配第一减振弹簧21,第一限位销13(扁形片状结构)的两端通过盘毂片7的外缘限位缺口分别与从动盘4、第一减振盘12相铆接(有效解决限位销铆接上的空间问题,同时能实现广角低刚度的要求,该外层窗口和外缘限位缺口的布置,用于满足汽车载荷急剧变化的工况对离合器性能的要求)。
其中,所述盘毂片7的窗口和限位部分(限位孔、限位缺口)分为内、外两层,每层具有至少3个以上的窗口和限位布置。摩擦片14、波形片15上各自具有摩擦片铆钉1、波形片铆钉3,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钢背2、第一蝶形弹簧16、第二蝶形弹簧9、垫片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59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