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闸井中气体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5893.1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3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赵骏;胡世秋;李庆奇;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闸井中 气体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监测,特别涉及闸井中气体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燃气闸井内的管道及阀门因道路施工、地面沉降、腐蚀老化等因素,会存在燃气泄漏的安全隐患。一旦燃气从闸井泄漏,会威胁到下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甚至引起管网爆炸的恶性事故。
为了消除上述隐患,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如下监控方式:在闸井内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及远传终端,远传终端以无线通讯方式将信号发送至远端服务器,实现远程实时监控。所述气体探测器及远传终端是固定在井壁,并将天线设置到井口,或者将智能终端和天线设置在井口,气体探测器设置在下方。这种安装方式具有不足,如:
1、若将探测器及远传终端设置在井内的井壁上,而当需要维护探测器或附属模块时,需要工程人员下到闸井里面,而一旦燃气泄漏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不安全;
2、若将探测器和远传终端设置在井口,本来狭窄的井口会变得更加拥挤,严重影响工作人员正常下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易维护的闸井中气体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闸井中气体监测装置,所述气体监测装置包括探测器及其附属模块、天线;所述闸井的井盖设有开口;所述气体监测装置进一步包括:
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固定在所述闸井的井壁上;所述转动座上具有转动轴;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
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为弯曲结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探测器及其附属模块设置在所述转动臂上。
根据上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可选地,所述转动臂的弯曲程度与所述转动座下方的井壁的走向一致。
根据上述的气体监测装置,优选地,所述转动座到地面的距离小于0.8m。
根据上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可选地,所述附属模块是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储能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上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可选地,所述气体监测装置进一步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下方的闸井井壁上,用于固定所述转动臂。
根据上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可选地,所述转动臂上设置钩或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根据现有闸井井口细、下部粗的设计,创造性地设置了转动座、转动臂,探测器及附属模块(如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储能模块等)安装在所述转动臂上;工作时,探测器及附属模块处于井口下方较粗部分的井壁边,不影响其他下井人员的通行;需要维护时,旋转转动臂,使得探测器及附属模块转动到井口或其附近,无需下井维护,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气体监测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简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气体监测装置的维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气体监测装置维护时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燃气泄漏监控的闸井中气体监测装置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所述气体监测装置包括:
探测器41及其附属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储能模块等)、天线42;所述闸井的井盖11设有开口12;这些部件都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储能模块选用电池;
转动座21,所述转动座21固定在所述闸井的井壁上;所述转动座21上具有转动轴;所述天线42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座21上;所述转动座21到井口的距离为20cm,使得转动臂长度小于转动座所在闸井的横截面的直径,从而便于转动臂旋转到转动座上方的井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58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应急照明的探照灯
- 下一篇:一种化学供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