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筒灯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95109.7 | 申请日: | 2013-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7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松;吴宏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晨辉照明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7/22;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 地址: | 31236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筒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LED筒灯。
背景技术
近年来,LED灯已逐渐进入商用和家用照明领域,其具备发光效率高、使用电能少的效果。LED灯一般包括灯壳以及设置在灯壳内的LED光源组件和反光罩,以及覆盖在LED光源组件上的透镜。
为了提高光源利用率以及提高散热效率,本行业内的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公告号为CN20297284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筒灯,包括筒灯本体,筒灯本体包括灯壳、设置在灯壳内的LED光源组件及通过卡扣机构安装在灯壳上的透镜板,灯壳由导热材料一体成型制成,且其包括前端的固定环部和后端的反光杯部,LED光源组件设置在反光杯部的底部。该专利中,LED光源组件的热量能够通过反光杯部及固定环部直接导出并散发,散热效果好,且反光杯部和固定环部一体成型,使得灯具结构简单、组装生产较为的方便,一体成型的灯壳可通过模具批量生产,且反光杯部和固定环部实现器聚光及安装功能的同时还可作为散热器,使得灯具无需另外配置散热器,降低制造的成本。
公告号为CN20264732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LED筒灯,该LED筒灯包括后盖、散热器、LED灯珠、反光罩、透镜、中环和前罩,所述后盖与散热器固定连接,所述前罩与散热器连接,所述LED灯珠固定在散热器上,所述LED灯珠上依次装设有反光罩、透镜和中环,LED灯珠的出光面朝向透镜。该申请中,将LED灯珠直接固定在散热器上,可以提高散热效能,从而延长LED筒灯的使用寿命。
上述结构的LED筒灯,虽然都通过采用反光罩开提高光源的利用率,但是光线在反射叠加后,容易在出光面出现光斑、黄斑或者中心照度偏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筒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源经反光罩反射后容易在出光面出现光斑、黄斑或者中心照度偏强的问题。
一种LED筒灯,包括涂有反光涂层的反光罩,所述反光罩内安装有多个LED芯片,所述反光罩的底部中间具有向内凸起的反光圆台,该反光圆台与反光罩的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安装槽,各LED芯片沿反光圆台的周向均匀布置在该安装槽的底部。
上述结构的LED筒灯,将LED芯片沿反光圆台的周向均匀布置在安装槽的底部,使LED芯片的光线在反光罩的侧壁以及反光圆台的反射作用下射出反光罩,减少光线的光损耗,同时光线基本平行射出,重合率底,大大降低出现光斑、黄斑或者中心照度偏强情况,光源射出光线照度均匀。
为了降低光线反射过程中的光照损,优选的,所述反光涂层采用纳米铝反光涂层。
为了提高光线射出时的平行度,提高一次反射出光率,优选的,所述反光圆台包括顶面以及连接顶面和反光罩底部的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为朝外拱起的弧面。
为了使光源的光线射出时更均匀,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在安装槽的底部,覆盖所有LED芯片上的环形透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环形透镜的截面为半圆环结构。半圆环结构的透镜可以覆盖所述LED芯片,使作为光源的LED芯片透过所述环形透镜再经过反光罩反射后射出,提高一次反射出光率和光线的平行度,使光线均匀射出反光罩。
为了提高散热效率,优选的,所述反光罩连接有与其一体成型制造的散热器。反光罩吸收的热量直接传递到散热器的大面积散热结构上,提高散热效果。
为了增加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优选的,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套以及若干个沿散热套周向布置的外突式散热翅片。
为了使光源的光线射出时更均匀,优选的,还包括覆盖所有LED芯片且封装反光罩口部的扩散匀光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LED筒灯,将LED芯片沿反光圆台的周向均匀布置在安装槽的底部,使LED芯片的光线在反光罩的侧壁以及反光圆台的反射作用下射出反光罩,减小反射距离,从而减少光线的光损耗,同时射出光线基本平行,重合率底,大大降低出现光斑、黄斑或者中心照度偏强情况,使光源射出光线照度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晨辉照明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晨辉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51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Andrussow工艺的氨解吸塔中回收热量的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封装单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