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和射频通信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94927.5 | 申请日: | 2013-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7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参;刘锡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大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H01R13/46;H01R24/5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 地址: | 2334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射频 通信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以及包括该连接器的射频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行业的发展,对电子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电子设备主要是通过射频通信设备传输射频信号完成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相应的,射频通信设备的射频信号处理也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射频通信设备的射频信号的输入输出大部分都需要与功率放大器或低噪声射频放大器等之间连接转换。而射频通信设备通过连接器与功率放大器或低噪声射频放大器进行连接。传统的连接器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其在加工过程中涉及较多的工序;并且对连接器的加工有一定的难度,由此容易增加设计的成本。
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器和射频通信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器以及包括该连接器的射频通信设备,该连接器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设计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绝缘套管和绝缘固定件,第一导体包括有卡持部,绝缘固定件套设在第一导体上并止挡于卡持部,第二导体设有容纳腔,第一导体插设于容纳腔且使第二导体止挡于绝缘固定件,容纳腔内设有绝缘套管以将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绝缘隔离。
其中,第一导体还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卡持部呈圆柱状,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卡持部同轴设置,卡持部的外径大于第一主体的外径和第二主体的外径。
其中,绝缘固定件呈圆柱状,绝缘固定件设有第一通孔,卡持部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内径,以使得绝缘固定件套设在第一导体的第一主体上并止挡于卡持部。
其中,容纳腔为盲孔,容纳腔的内径大于第一主体的外径,以使得第一导体的第一主体插设于容纳腔内。
其中,容纳腔为盲孔,容纳腔底部设有穿置部,容纳腔的内径大于第一主体的外径,以使得第一导体的第一主体插设于容纳腔内。
其中,第二导体呈圆柱状,第二导体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内径,第二导体的外径小于绝缘固定件的外径,以使得第一主体穿过绝缘固定件并插设于容纳腔且使第二导体止挡于绝缘固定件。
其中,绝缘套管为热缩套管;绝缘固定件为聚四氟乙烯绝缘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射频通信设备,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连接器、腔体、盖板和功放板,连接器连接在腔体与功放板之间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盖板封盖腔体,盖板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径大于连接器的第二导体的外径,以使盖板通过第二通孔套设在连接器的第二导体上并和腔体连接。
其中,第二通孔的内径小于连接器的绝缘固定件的外径,以使得盖板和腔体连接后卡住绝缘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绝缘套管和绝缘固定件,第一导体包括有卡持部,绝缘固定件套设在第一导体上并止挡于卡持部,第二导体设有容纳腔,第一导体插设于容纳腔且使第二导体止挡于绝缘固定件,容纳腔内设有绝缘套管以将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绝缘隔离。通过以上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简单,同时在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工序少,能够有效降低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射频通信设备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连接器包括第一导体11、绝缘套管12、绝缘固定件13和第二导体14。其中,第一导体11和第二导体14可以为同种材料,也可以为不同种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套管12优选为热缩套管,绝缘固定件13为聚四氟乙烯绝缘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套管12还可以为其他套管,绝缘固定件13还可以为其他材料的绝缘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大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大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49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