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槛漏液结构及具有所述结构的驾驶室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4737.3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6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祝慧;朱纪成;李晓明;王香廷;葛广凯;王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门槛 结构 有所 驾驶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领域,具体涉及车身的漏液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门槛是连接侧围总成下部与地板总成的结构件。由于门槛位于车身底部,经常受到污泥和雨水的侵蚀,要求门槛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能。
为了提高强度,一般的汽车门槛采用的是内、外门槛总成(也被称为门槛本体和加强板)的两板式结构,两板之间焊接并且形成空腔。为保证车身在涂装过程中电泳液的排出,需要在空腔区域设计漏液结构,漏液结构是驾驶室在涂装车间车身洗涤、磷化及电泳时液体进入及流出的通道,一般位于车身几个零件形成封闭腔的焊接搭接处。漏液结构要求车身在进出液体池时车身内的液体能充分排出,不能有积液现象出现,并且排液速度要能满足工艺的节拍要求,同时满足车辆行驶时进入门槛内空腔的雨水排出。
一般的漏液结构采取的是槽或者孔的方式。在图3至图5中示出的现有技术一中,采用的是漏液槽23,但该漏液槽23为竖直方向设置,行驶过程中容易导致地面的雨水和砂石通过该竖直漏液槽23进入门槛空腔24内部,引起门槛区域锈蚀和异响。在图6至图7示出的现有技术二中,采用的是漏液孔26,漏液孔26是设置在楔形凸台25上,在增加了门槛的刚度、强度的同时降低了门槛底部密封胶的喷涂难度,但是在漏液孔26下方,内、外门槛总成22、21之间容易产生积液区域,如图7中示出的IV部位,该部位IV是在冲压楔形凸台25后不可避免的,这显然不利于电泳、洗涤等过程中的液体排出,也容易造成雨水、砂石进入空腔24后聚集在空腔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汽车门槛漏液结构,既满足车身制造过程中的排液问题,也能够解决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雨水、砂石进入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门槛漏液结构,包括外门槛总成和内门槛总成,所述外门槛总成与所述内门槛总成焊接连接并且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外门槛总成或所述内门槛总成上设置有漏液槽,所述漏液槽从所述第一空腔开始向着后下方向倾斜延伸从而将所述第一空腔与外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漏液槽与水平方向成45°至60°角。
优选地,所述漏液槽通过冲压形成。
优选地,所述漏液槽的下端冲压形成楔形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汽车驾驶室,既满足车身制造过程中的排液问题,也能够解决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雨水、砂石进入问题。
一种汽车驾驶室,包括侧围总成、外门槛总成、内门槛总成和地板总成,所述侧围总成与所述外门槛总成焊接连接,所述内门槛总成与所述地板总成焊接连接,所述外门槛总成与所述内门槛总成焊接连接并且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外门槛总成或所述内门槛总成上设置有漏液槽,所述漏液槽从所述第一空腔开始向着后下方向倾斜延伸从而将所述第一空腔与外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内门槛总成上焊接有前地板加强梁和后地板加强梁,所述地板总成与所述前地板加强梁、所述后地板加强梁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侧围总成与所述外门槛总成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漏液槽是从空腔开始向着后下方向倾斜延伸从而将第一空腔与外部连通,因此在车身制造过程中,液体能够进出第一空腔而无积存,同时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外部的雨水和砂石相对车身来说都是向着后方飞溅,因此漏液槽的延伸方向使得雨水和砂石无法通过漏液槽进入空腔,解决了腐蚀问题和噪声问题。
进一步地,漏液槽与水平方向成45°至60°角,漏液槽通过冲压形成,加工方便。
进一步,在漏液槽的下端冲压形成楔形凸台,既提高了门槛的刚度、强度,又不会形成积液区域。
进一步地,前、后地板加强梁能够提高驾驶室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侧围总成与外门槛总成之间形成的第二空腔同内门槛总成与外门槛总成之间形成的空腔共同提高了抗碰撞性能。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汽车驾驶室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的门槛总成的爆炸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一中的汽车门槛漏液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沿图4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现有技术二中类似于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沿图6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2中的内门槛总成的R向视图;
图9是图8中的I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47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石漆搅拌机
- 下一篇:塑料宽锁型单层密封包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