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气导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4708.7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0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胡光辉;朱培杰;何竹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3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助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气导流管。
背景技术
随着NVH在轿车开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进气系统的噪声也正逐渐受到重视。进气系统的噪声主要来源有:进气口处的空气动力噪声;空滤内部声波的波动会导致振动噪声;以及空滤及消音元件刚度的不足引起的结构辐射噪声。影响进气系统消音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空滤及谐振腔等消音元件的消音容积;不同消音单元的匹配,如采用谐振腔单元或扩张腔单元对消音性能均有影响;进气导流管在空滤中的插入长度等等,因此进气导流管的结构本身的设计也成为进气系统噪声消除的关键点之一。
传统轿车进气导流管多采用PP等塑料材料,生产工艺是吹塑或注塑,成管道状,成品是厚度为2mm的复杂中空刚性管路。进气导流管一般布置在发动机舱内,为了降低进气口噪音,减少噪音对驾驶室内的影响,一般需要在进气导流管上增加各种形状的消音腔体;但发动机舱的空间有限,为了规避相关件的干涉,这就导致进气导流管的走向复杂,装配运输不便;或者成90℃以上弯曲,给管路走向、布置设计带来困难,而且进气阻力较大,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发挥;
专利号为201320075739.X的实用新型专利虽然也是螺旋管波纹结构,但只是将管路中间层用玻璃刚代替钢材,所以它的波纹管路无法轴向、切向弯曲、压缩、拉伸;最重要的一点,管路没有降噪的作用,而且是用在市政排水管道上,与汽车动力辅助部件的应用完全不同。
有鉴于此,如何降低进气导流管道性能要求与空间布置上的矛盾,能够自适应管道固定点的匹配变差,保证定位准确的同时提高装配效率,还能兼顾很好的降噪作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进气口部的噪音水平,提高驾驶室的NVH舒适度,克服布置空间与性能要求上的矛盾,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柔软、降噪作用的进气导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进气导流管的制备方法。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进气导流管,包括进气口、第一刚性管路、进气软管和第二刚性管路,所述第一刚性管路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进气口、另一端固定连接进气软管,所述进气软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刚性管路、另一端连接第二刚性管路;其中,所述进气软管为多孔性无纺布和玻璃丝螺旋缠绕超声焊接形成的类波纹结构中空管路。
优选的,所述进气导流管还包括防水套,所述防水套覆盖在所述进气软管外面,并用扎带固定在进气软管两端。
优选的,所述多孔性无纺布的宽度不小于28mm。
优选的,所述玻璃丝采用硬PVC材料,直径为1.5~2mm。
优选的,所述进气软管长度大于12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刚性管路和第二刚性管路是使用传统的PP材料注塑或吹塑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进气导流管部分管路柔软可变,能自适应装配固定点的间隙变差,对装配固定点精度要求低,提高装配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导流管解决进气管道在发动机舱布置空间与性能要求上的矛盾,在不需要复杂型腔结构前提下,具有很好的消音降噪作用,既能降低总成的重量,又提升车辆的NVH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进气导流管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走向可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气软管工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气软管与同尺寸的橡胶管进行传递损失比较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气软管与同尺寸的塑料管在进气口左10cm处噪音声压级比较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进气软管与同尺寸的塑料管在进气口前端10cm处噪音声压级比较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进气口1、第一刚性管路2、进气软管3、第二刚性管路4、防水套5、多孔性无纺布31、玻璃丝32、搭接面33、焊接点34、3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具体的说明。
进气导流管:轿车进气系统中,连接进气口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进气管道,也叫脏管;用于引导空气进入空气滤清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4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