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线牵引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4107.6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3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骏;王明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中能特种电线电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韩新城 |
地址: | 3003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线 牵引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线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线牵引机。
背景技术
电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例如,电可以用来照明、煮饭、取暖或者驱动各种机器设备运动从而实现机械化生产等,因此在现代化的生活中,人们己经离不开电,其中电线电缆作为电的传送载体同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电缆电线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牵引机对导体进行牵引,牵引机包括有牵引轮,所述牵引轮有主动牵引轮、从动牵引轮,不论是主动牵引轮还是从动牵引轮,都采用钢材等类硬质金属制成,由于导体为金属体,在牵引过程中,金属间由于摩擦会使导体的表面受到损伤,影响了导体的质量,进行影响了制成的电缆线的质量,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电缆线牵引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线牵引机,包括牵引轮,所述牵引轮包括轮面,所述轮面上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电缆线牵引导向槽,所述电缆线牵引导线槽沿所述轮面的外圆周设置,所述轮面上贴设有耐磨保护层,所述耐磨保护层与所述电缆线牵引导向槽的表面相贴接触设置。
所述耐磨保护层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轮面上。
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电缆线牵引导向槽之间的间隔区域处。
所述耐磨保护层为厚度为3-5mm。
所述耐磨保护层采用塑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牵引轮的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电缆线牵引导向槽的轮面上贴设有耐磨保护层,所述耐磨保护层与所述电缆线牵引导向槽的表面相贴接触设置,可以使导体在通过所述牵引轮的电缆线牵引导向槽时,在所述耐磨保护层的保护下与牵引轮的轮面隔开,而避免了牵引轮的轮面由于摩擦而对导体造成的划伤损害,提高了电缆线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线牵引机的牵引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牵引轮的轮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耐磨保护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一种电缆线牵引机,包括牵引轮1,所述牵引轮1包括轮面10,所述轮面10上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电缆线牵引导向槽11,所述电缆线牵引导线槽11沿所述轮面10的外圆周设置,所述轮面上贴设有耐磨保护层13,所述耐磨保护层13与所述电缆线牵引导向槽11的表面相贴接触设置。
为了更好地固定所述的耐磨保护层13,通过紧固件将所述耐磨保护层13固定在所述轮面10上。
由于所述电缆线牵引导向槽用于导体通过,而本实用新型在于对导体进行保护,防止轮面划伤导体,因此,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电缆线牵引导向槽11之间的间隔区域12处。
所述紧固件可以采用螺钉或铆钉,将所述耐磨保护层钉设在所述间隔区域12处,具体可使用多个这样的紧固件,以保证所述耐磨保护层13可以完好地贴合在所述的电缆线牵引导向槽11中而不会影响导体的牵引。
所述耐磨保护层覆盖后,不能影响所述电缆线牵引导向槽11的导向槽的功用,厚度不能太厚,也不宜太薄。
较优的,所述耐磨保护层为厚度为3-5mm。
所述耐磨保护层可以采用塑胶材料,也可以使用其它可以使用耐磨性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牵引轮的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电缆线牵引导向槽的轮面上贴设有耐磨保护层,所述耐磨保护层与所述电缆线牵引导向槽的表面相贴接触设置,可以使导体在通过所述牵引轮的电缆线牵引导向槽时,在所述耐磨保护层的保护下与牵引轮的轮面隔开,而避免了牵引轮的轮面由于摩擦而对导体造成的划伤损害,提高了电缆线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中能特种电线电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中能特种电线电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4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