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腐蚀的蓄电池板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3957.4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6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曹进;郭志刚;李桂发;周文渭;刘玉;邓成智;李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73 | 分类号: | H01M4/73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31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蚀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的蓄电池板栅。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主要由电解液、槽盖以及极群组成,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为硫酸溶液,其中极群主要由正极板、负极板和隔板组成,隔板主要起到储存电解液,作为氧气复合的气体通道,起到防止活性物质脱落以及正、负极之间短路的作用。其中极板由板栅和涂覆在板栅上的活性物质组成,而板栅由极耳、边框和边框内纵横交错的筋条组成,主要起到支撑活性物质和集流的作用。
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主要靠板栅来完成的,因此板栅的形状、外形尺寸、结构及负极板与正极板板栅的厚度都是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铅酸蓄电池板栅的主要作用之一为收集电流,即通过板栅的边框及筋条,尤其是纵向筋条,传导和汇集电流,并使电流分布均匀;作用之二为支撑活性物质,即通过板栅的筋条和边框,对活性物质起着支撑作用。板栅既是导电骨架又是活性物质载体,使它对机械、电学、冶金学特性都有一定要求,即要求板栅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包括硬度、抗拉强度、铸造性能、可焊性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等。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板栅包括极耳101、由边框筋条围成的边框102以及边框102内交错形成网状的纵向筋条104和横向筋条103。
铅酸蓄电池板栅腐蚀问题一直是影响蓄电池寿命终结的主要因素,除去合金配方上的原因,科学合理的板栅设计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板栅的腐蚀。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分析可知,板栅腐蚀主要集中于板栅上部(靠近极耳一侧)1/3~1/2处,尤其是上部的横向筋条与纵向筋条的交叉点处,并且伴随一定程度的正极活性物质软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腐蚀的蓄电池板栅,降低板栅腐蚀的速率。
一种耐腐蚀的蓄电池板栅,包括极耳、由边框筋条围成的边框以及边框内交叉形成网状结构的纵向筋条和横向筋条,在交叉点处横向筋条或/和纵向筋条具有在边框所在平面内径向增粗的膨胀节。
本实用新型在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的交叉点处设有在边框所在平面内径向增粗的膨胀节,所述膨胀节在横向筋条或者纵向筋条上,也可以两者均设有膨胀节,膨胀节的设置使横向筋条与纵向筋条的接触面积增大,降低内应力和接触电阻,从而达到降低板栅腐蚀的速率。
所述纵向筋条的宽度从靠近极耳一侧至另一侧逐渐减小。纵向筋条主要起到传导和汇集电流的作用,电流由纵向筋条上远离极耳的一侧传至靠近极耳一侧,当纵向筋条上靠近极耳一侧的宽度大于另一侧时,可减小纵向筋条上靠近极耳一侧的电阻,降低板栅的腐蚀速率。
相邻两条横向筋条之间的间距从靠近极耳一侧至另一侧逐级递减。可提高板栅上靠近极耳一侧的的活性物质量,减缓该侧的活性物质利用率高,而另一侧活性物质利用率低造成的极板分层以及活性物质软化等问题的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膨胀节为纺锤形。
作为优选,所述膨胀节的最大宽度为横向筋条或纵向筋条宽度的1.2~1.5倍。
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板栅中在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的交叉处设有膨胀节,从而使横向筋条与纵向筋条两者的接触面积增大,降低内应力以及两者的接触电阻,从而达到降低板栅腐蚀的速率,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蓄电池板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极耳1、由边框筋条围成的边框4以及边框4内交错形成网状的纵向筋条2和横向筋条3。
为了降低板栅的腐蚀速率,而且通过实际生产发现,由于横向筋条3与纵向筋条2的交叉处极易腐蚀,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交叉点处横向筋条3或/和纵向筋条2具有在边框4所在平面内径向增粗的膨胀节31,膨胀节31可设置在横向筋条3或者纵向筋条2上,也可以两者上都设置一个膨胀节31。
本实施例中的膨胀节31为纺锤形,为了保证不影响板栅的综合性能,通常情况下,膨胀节31的最大宽度为横向筋条3或纵向筋条2宽度的1.2~1.5倍,见图3。由于设置了膨胀节31,因此使横向筋条3和纵向筋条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降低内应力和接触电阻,从而达到降低板栅腐蚀的速率。
为了进一步起到降低板栅腐蚀的速率,本使用新型中相邻两条横向筋条3之间的间距从靠近极耳1一侧至另一侧逐级递减,提高了板栅上极耳1一侧的的活性物质量,减缓该侧的活性物质利用率高,而另一侧活性物质利用率低造成的极板分层以及活性物质软化等问题的发生。并且本实用新型将纵向筋条2的宽度从靠近极耳1一侧至另一侧逐渐减小,电流由纵向筋条2远离极耳1的一侧传到至靠近极耳1一侧,当纵向筋条2上靠近极耳1一侧的宽度大于另一侧时,可减小纵向筋条2上靠近极耳一侧的电阻,从而降低板栅的腐蚀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39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负式动力喷雾机
- 下一篇:无机离子吸附剂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