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座仿形车刀杆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93607.8 | 申请日: | 2013-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5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丘玉勇;张冰冰;邹伶俐;张守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B23B27/1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座 车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切削刀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材料切削加工的双座仿形车刀杆。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锥形面定位夹紧的仿形车刀杆,在车削过程中,圆刀片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可以牢牢地夹紧在刀头的刀片安装孔的圆锥面上,保证了装夹的可靠性和强度,而且由于其结构简单,装夹方便,加工范围广而广受好评。
图1即为现有技术的一种仿形车刀杆,包括刀体100,刀体100的一端设为刀头,刀头的刀片安装座上只有一侧有锥形孔,锥形孔上配合有圆刀片200,圆刀片200上设有锥形夹持部,圆刀片200的锥形夹持部配合在刀头1的锥形孔中。这样在锥形孔因磨损或变形而失效时,刀体则不能再使用,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双座仿形车刀杆,是在仿形车刀杆上设置双锥形孔,当仿形车刀杆上其中一个锥形孔因磨损或变形而失效时,可翻转车刀杆,使用另一个锥形孔来装夹刀片,这样刀杆可继续使用,从而提高仿形车刀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座仿形车刀杆,包括刀体和配合在刀体上的圆刀片;所述刀体的一端设有刀头;所述刀头在竖直方向呈扁平状,在其前端配置有上下对称、大小相同的上、下圆锥形孔和连通上、下圆锥形孔的直通圆孔;所述圆刀片包括头部和圆锥形夹持部;所述圆刀片通过所述圆锥形夹持部与所述刀头的上圆锥形孔或下圆锥形孔的嵌合相配合固定在所述刀体上。
所述圆刀片的圆锥形夹持部的上端的直径大于所述上、下圆锥形孔的大端口的直径,圆锥形夹持部的下端的直径小于所述上、下圆锥形孔的小端口的直径,且圆锥形夹持部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上、下圆锥形孔的长度尺寸,以使圆刀片的圆锥形夹持部与刀头的上圆锥形孔或下圆锥形孔嵌合固定后,圆刀片的圆锥形夹持部的上端高出上、下圆锥形孔的大端口一个预置的第一长度,圆刀片的圆锥形夹持部的下端伸出上、下圆锥形孔的小端口一个预置的第二长度。
所述刀头的水平宽度为所述圆刀片的头部的直径的80%,所述刀头的长度为圆刀片的头部的直径的3倍。
所述上、下圆锥形孔的锥度在4°~8°之间。
所述圆刀片的刀头具有切削刃,所述圆刀片配合在刀体的上圆锥形孔或下圆锥形孔时,所述圆刀片的切削刃与所述刀头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平齐。
所述的刀体与刀头为两个单体结构,刀头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刀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刀体的一端设有刀头,且刀头在竖直方向呈扁平状,在其前端配置有上下对称、大小相同的上、下圆锥形孔和连通上、下圆锥形孔的直通圆孔;使得该仿形车刀杆上具有双锥形孔,当仿形车刀杆上其中一个锥形孔因磨损或变形而失效时,可翻转车刀杆,使用另一个锥形孔来装夹刀片,这样刀杆可继续使用,从而提高仿形车刀杆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所述圆刀片的圆锥形夹持部的上端的直径大于所述上、下圆锥形孔的大端口的直径,圆锥形夹持部的下端的直径小于所述上、下圆锥形孔的小端口的直径,且圆锥形夹持部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上、下圆锥形孔的长度尺寸;这种结构使得圆刀片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可以牢牢地夹紧在刀头的刀片安装孔的圆锥面上,保证了装夹的可靠性和强度。
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刀头的水平宽度为所述圆刀片的头部的直径的80%,所述刀头的长度为圆刀片的头部的直径的3倍;这种结构一方面使得上、下圆锥形孔便于设置,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刀头具有一定的强度。
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刀体与刀头为两个单体结构,刀头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刀体上;这种可拆卸式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扩大其可适用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供一种双座仿形车刀杆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单座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5为本发明刀杆的其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体;2、圆刀片;3、刀体的刀头的上圆锥形孔;4、刀体的刀头的下圆锥形孔;5、刀体的刀头;6、刀体的刀头的上表面;7、刀体的刀头的上台阶;8、刀体的刀头的下台阶;9、刀体的刀头的直通孔;10、圆刀片的切削刃;11、圆刀片的圆锥形夹持部;12、刀体的刀头的下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36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