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胶孔防倒流的注射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2904.0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0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潮;孟庆林;周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三力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1006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胶孔防 倒流 注射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成型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门尼粘度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胶料的注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指塑料先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中受热熔融,然后在注塑机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最后在型腔中硬化定型。这就是注射成型的简单过程,而注塑成型所用的模具就叫注塑成型模具。注塑模具主要用于热塑性塑料制品的成型,不过近年来亦越来越多用于热固性胶料的成型。注塑成型在塑料制品的成型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因而塑料成型模具的生产中约有一大半都是注塑模具。但原有的橡胶硫化成型多数采用模压成型工艺,注射成型模具受工艺和胶料流道的限制,模具取件数少,制品合格率不高,产能低下。
尤其对于部分橡胶制品,如用于汽车水泵的密封件等,形状复杂且尺寸要求高,由于性能方面的特殊的要求,胶料的门尼粘度较高,流动性较差,以往的生产模具多采用卧式模具结构,制品硫化时间长,产品分型处毛边较厚,产品合格率较低,生产效率低。过去有同行尝试注射成型模具结构,但由于攻克或认知注射流道的等距离设计,胶料的门尼粘度较高,流动性较差等存在不足,产品存在缺胶、焦烧、撕裂而失败。
公开号:102632589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橡胶射出成型模具,公开号201907169U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橡胶热压成型模具。该两份现有技术公开的橡胶成型模具均不能克服门尼粘度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胶料成型时存在的硫化时间长、分型处毛边较厚、产品合格率低、生产效率低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腔瞬间注胶不同步、制品硫化时型腔压力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胶孔防倒流的注射成型模具,它可以实现在注胶的瞬间,胶料均匀同步的注入各型腔,且胶料在硫化过程中不会倒流,型腔能保证理想的压力参数。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注胶孔防倒流的注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注胶孔,所述注胶孔一部分开在上模上,一部分开在下模上,所述的上模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注胶孔上端口连通的上流道,所述的下模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的注胶孔下端口连通的下流道,所述的下流道的末端与胶料成型的型腔连通;所述的注胶孔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倒锥形。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模具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注胶孔为上窄下宽的倒锥形,且注胶孔底部为球型承胶面,注胶过程中不会因流动阻力较大发生回流,出现制品缺胶、型腔压力不够等现象,使每腔制品的致密度一致,硫化程度一致,确保每腔产品性能、尺寸收缩的一致性、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上流道呈中心对称分布,上流道的流道结构是由胶料注入位置处底部分支出两股流道,而后再经2次分流,每次分流均分成两股,共形成8个流道末端,每个流道末端与所述注胶孔的上端口连通。该种流道结构呈上下、左右对称结构,改变了以往门尼粘度较高、流动性较差的橡胶制品不能采用注射成型的模具生产的现状,克服了该类产品常规模压时废边较厚,产品合格率较低的问题,使得胶料入口到达各注胶孔的距离相等,能在注胶的瞬间保证胶料均匀同步地注入注胶孔;
(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防倒流注胶孔设计和上流道结构设计,胶料流动速度快,进入型腔的胶料塑化均匀,又粘流态下的胶料温度比普通模压填料和注压填料高20°C左右,则胶料的温度均匀,一旦上压锁模后,橡胶立即到达交联温度,所以硫化的时间可以从9分钟缩短到4.5分钟;
(4)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取件数(每模件数)增加了1.5倍,制品硫化成型时间减少了2倍,制品脱模操作时间减少了3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的半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模;2、下模;3、型腔;4、下流道;5、注胶孔;6、上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本实施例的模具,它包括上模1、下模2、上流道6、注胶孔5和下流道4;上流道6开设在上模1的上平面上;下流道4开设在下模2的上平面上;注胶孔5一部分开在上模1上,一部分开在下模2上;注胶孔5的上端口连通上流道6,注胶孔5下端口连通下流道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三力橡塑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三力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2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热嘴组件
- 下一篇:注塑模具埋件耐磨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