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风喷嘴内部偏转的垂直浓淡直流煤粉燃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0863.1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8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阳;果志明;刘庆威;邸艳龙;杜大全;辛德富;李慧生;靳滢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 喷嘴 内部 偏转 垂直 浓淡 直流 燃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粉炉切向燃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一次风喷嘴内部偏转的垂直浓淡直流煤粉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煤粉炉切向燃烧技术一般指煤粉气流从布置在炉膛4角(或6角、8角,水冷壁)的直流式燃烧器引入炉膛进行切向旋转燃烧的方式。通过各角来的风粉混合物协同动作,在炉内形成一个强旋流火球燃烧。各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和燃尽风风口的几何中心线都分别与中央的一个或几个假想圆相切。
垂直浓淡燃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直流切向煤粉燃烧领域。它是将一次风在高度方向上通过浓缩装置进行浓淡分级,形成浓煤粉气流和淡煤粉气流,浓煤粉气流在燃烧时,由于着火热减少,挥发分析出快,燃烧迅速,有利于煤粉的着火和燃烧,同时由于浓煤粉气流和淡煤粉气流都偏离了化学当量比燃烧,所以可以降低NOx的生成。具体在燃烧器的开发上,美国CE公司研制了宽调节比(WR)燃烧器,利用弯头的离心分离作用形成浓淡煤粉气流,然后浓淡煤粉气流通过设置在喷嘴体内的水平隔板进入炉膛;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MHI)研制的低污染(PM)燃烧器,主要由一次风管、弯头、浓煤粉喷嘴和淡煤粉喷嘴组成,一次风粉气流经弯头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分离,浓煤粉气流由上喷嘴进入炉膛,淡煤粉气流由下喷嘴进入炉膛,从而实现煤粉垂直浓淡燃烧。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采用垂直浓淡燃烧时一次风容易发生偏斜,在发生偏斜时,浓一次风煤粉气流在离水冷壁较近的区域燃烧,造成水冷壁结渣和高温腐蚀等现象。
综上所述,现有的垂直浓淡燃烧器存在易引起一次风偏斜、水冷壁结渣和高温腐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垂直浓淡燃烧器存在易引起一次风偏斜、水冷壁结渣和高温腐蚀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一次风喷嘴内部偏转的垂直浓淡直流煤粉燃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风喷嘴内部偏转的垂直浓淡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它包括隔板、钝体、浓一次风喷口,淡一次风喷口、偏转丘体和浓缩丘体,隔板水平设置并将炉膛内的浓淡两股煤粉气流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浓一次风通道,下部为淡一次风通道,偏转丘体和浓缩丘体分别设置在淡一次风喷口和淡一次风通道上,浓一次风喷口和淡一次风喷口分别设置在浓一次风通道的一侧和下部为淡一次风通道的一侧,且浓一次风喷口和淡一次风喷口制成一体,钝体设置在浓一次风喷口和淡一次风喷口之间,浓煤粉气流通过上部的浓一次风通道与浓一次风喷口进入炉内,淡煤粉气流通过下部的淡一次风通道与淡一次风喷口进入炉内,进入炉膛的浓一次风射流中心线与淡一次风射流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角度为α,淡一次风中心线向浓一次风中心线的背火侧偏转4-1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垂直浓淡燃烧装置形成垂直方向上的燃料分级,垂直浓淡两股一次风在水平面上以一定的夹角喷入炉内形成水平方向上的燃料分级,这种布置形式能够防止高浓度煤粉气流刷壁造成水冷壁结渣和高温腐蚀,另一方面也能够同淡煤粉气流在横截面上形成分级燃烧,即在垂直浓淡的同时形成内浓外淡的风包粉的燃烧形式,进一步的减少NOx的生成。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淡一次风的偏转,同时考虑到燃烧器喷口所处炉内高温环境,煤粉的冲刷容易造成喷口、钝体或偏转丘体的磨损。所以在淡煤粉一次风通道中设置浓缩丘体,用以将煤粉向通道中央区域集中,然后淡煤粉一次风喷口设置偏转丘体用以将淡煤粉气流向水冷壁方向偏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浓煤粉一次风通道及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淡煤粉一次风通道及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多个本实用新型的煤粉燃烧装置采用四角布置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08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试样腐蚀形貌原位显微观察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压锅炉水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