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吸管易拉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0090.7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2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徐春杰;陈利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77/28 | 分类号: | B65D77/28;B65D25/00;B65D1/4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吸管 易拉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料包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置吸管易拉罐。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因饮用易拉罐已被污染的饮品而导致中毒的事件频频发生,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针对罐装饮料作调查,发现罐装饮料顶部外皮及拉环可能残留着干涸的老鼠尿,具毒性且能致命,中毒事件的发生引起了我们对罐装饮品饮用安全问题的关注。目前市场上,易拉罐有两种开启方式,一种是拉环向外翻开,如红牛、旺仔牛奶、雀巢等的易拉罐拉环;另一种是拉环向内开启,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王老吉、雪碧、燕京啤酒等的易拉罐拉环。从生产、运输到销售,易拉罐长时间曝露在外,罐口不可避免的会被灰尘、细菌病毒源等污染。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外翻式易拉罐存在拉环拉开后,拉环与罐盖分离造成金属材料浪费的问题,且打开的罐口面积小不便于饮用;内压式易拉罐存在拉环上的灰尘和细菌污染饮品的问题。目前在易拉罐包装的饮品行业里,内压式易拉罐和外翻式易拉罐大概各占一半,内压式易拉罐有日益增多的趋势,然而内压式易拉罐的安全问题极大,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正在调研其安全性,或将废除。拉环是最易藏匿赃物且不易清洗的部位,然而它只是饮用安全的隐患之一。上述两种开启方式都无法避免饮品流过已被污染的罐盖将污染物带入人体的危害。正基于此,消费者一般会用手或纸巾擦拭罐盖上的灰尘。除了拉环、罐盖带来的问题,易拉罐罐体上印刷的文案、图案也会造成卫生安全隐患。印刷过程中的颜料和溶剂也容易污染灌口,唇部直接接触罐口饮用有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近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某教授表示,手上携带细菌,用手或纸巾擦拭更加不卫生,体质稍微弱一点的老人小孩可能引发腹痛等疾病。将饮品倒入杯中再饮用不仅不便,且依然存在饮料要流过已被污染的罐口而被污染的问题。
为了健康饮用罐装饮品,可以从避开污染的角度解决上述问题,比如自带吸管。吸管比较干净卫生,用吸管饮用也不会呛着,即吸管可以起控制作用。然而,自带吸管存在诸多不便,尤其在户外,并且存在吸管左右摇晃的问题。中国专利《带吸管易拉罐》(申请号:200810048607.1,公开日:2010-02-03公开号:101638165)公开了一种“带吸管易拉罐”,该方法是在罐体内设置吸管,吸管的末端通过弹簧与罐体底部连接,弹簧会减小易拉罐的容积,影响易拉罐内装物的容量。与此同时,该发明涉及的弹簧和吸管在饮用前一直浸泡于饮品中,必须进行表面处理以防二者发生反应引起污染。这无疑增加了成本和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吸管易拉罐,解决了现有外翻式或内压式易拉罐容易对饮品造成二次污染、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置吸管易拉罐,包括罐体和罐体上面设置的罐盖,罐盖上设有拉环和撕开拉片,罐盖内侧通过L型金属片和U型金属片固定有吸管,撕开拉片的一端和L型金属片通过铆钉铆接在拉环上,撕开拉片的另一端与罐盖连接,从铆钉处沿拉环的反方向延伸至撕开拉片与罐盖的连接处设有撕裂刻痕。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L型金属片的短边上设有铆接圆孔,长边上设有小圆孔。
U型金属片焊接在罐盖内侧,U型金属片的一边设有圆孔。
吸管有两个弯折处,其中一个弯折处的拐口穿过L型金属片上的小圆孔,吸管末端穿过U型金属片一边上的圆孔位于U型金属片的两个边之间。
罐体表面均匀设有三道凹槽,每道凹槽呈封闭状环绕罐体一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内置吸管易拉罐,通过L型金属片和U型金属片将吸管固定在罐盖内侧,在打开饮料时,吸管的拐口上端随撕开拉片立起在罐盖上,而吸管末端脱离U型金属片插入罐底,有效解决了罐装饮品在饮用时的二次污染问题,且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置吸管易拉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置吸管易拉罐中罐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置吸管易拉罐中罐盖内表面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置吸管易拉罐中L型金属片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置吸管易拉罐中中U型金属片的结构图。
图中,1.撕裂刻痕,2.撕开拉片,3.铆钉,4.拉环,5.罐盖,6.吸管,7.L型金属片,8.U型金属片,9.铆接圆孔,10.小圆孔,11.圆孔,12.罐体,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0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