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把手组件及医疗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9202.7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6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宁滔;芮文庭;韩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把手 组件 医疗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医疗设备中安装于床面板的把手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该把手组件的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在放射诊断设备等医疗设备中,通常在床面板上装设有把手。在床面板旋转或者移动时候,待检查者可以握着把手保持身体平稳,保证成像质量,且能消除恐惧感。把手需要快速完成在床面板上的拆装,以方便病人上下床,且把手需要牢固地连接于床面板,当病人手握把手时可以保持身体的平稳。
由于受到安装空间的约束,把手在床面板上的拆装多使用螺纹旋钮方式,使用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把手组件,以实现把手与床面板的快速拆装。该把手组件可用于医疗设备中的床面板、或者其它类似的应用场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该把手组件的医疗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把手组件,包括一个基座、一个把手、一个锁接件和一个驱动件。基座具有一个可贴合于床面板的固定端面。把手连接于基座。。锁接件具有一个锁接部和一个传动部,传动部可带动锁接部沿一个锁紧方向靠近或远离床面板。传动部可沿驱动件的轮廓线运动,且在锁紧方向上,驱动件的轮廓线与驱动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连续变化。
在把手组件的再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驱动件的轮廓线具有一个非自锁弧段和一个连接于非自锁弧段的自锁弧段,沿锁紧方向上,非自锁弧段距离驱动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自锁弧段距离驱动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且非自锁弧段距离驱动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化速率大于自锁弧段距离驱动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化速率。
把手组件可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柄,所述驱动柄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它具有一个操作端和一个驱动端。所述驱动件可连接于所述驱动端,并且所述驱动端可带动所述驱动件转动。
在把手组件的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把手组件包括一个过渡盘,它具有一个与驱动件连接的固定端和一个连接于驱动端的连接端,沿锁紧方向上,固定端与驱动件的尺寸相当。
在把手组件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把手组件包括一个心轴,它可穿设与传动部、驱动件和过渡盘。
在把手组件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把手组件包括一个连接弹簧,其一端连接于基座,其另一端连接于锁接部。
在把手组件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把手组件包括一个穿设与锁接部的限位杆。
在把手组件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把手组件包括一个可连接于基座的锁紧壳,它设有一个第一锁紧槽。基座设有一个第二锁紧槽。把手设有一个操作部和一个连接部,连接部可卡接于第一锁紧槽和第二锁紧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设备,它包括一个床面板和上述可安装于床面板的把手组件。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用于说明医疗设备中床面板的把手组件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4用于说明把手组件与床面板的安装过程。
图5用于说明驱动件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用于说明医疗设备中床面板的把手组件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明医疗设备中床面板的把手组件组装后的状态。
标号说明
10 基座
12 固定端面
14 第二锁紧槽
20 把手
22 操作部
24 连接部
30 驱动柄
32 操作端
34 驱动端
40 锁接件
42 锁接部
44 传动部
50 驱动件
52 非自锁弧段
54 自锁弧段
60 床面板
70 过渡盘
72 固定端
74 连接端
80 心轴
82 连接弹簧
84 限位杆
90 锁紧壳
92 第一锁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9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