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针头针筒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8858.7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4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朱远见;葛清鹏;樊艳宏;孟亚男;诸葛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赵艳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针头 针筒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针头针筒分离器。
背景技术
医用注射器,参见附图1所示,包括塑料材质的针筒1’、金属材质的针头2’,针头2’安装在塑料材质的连接头3’上再连接至针筒1’底部呈圆柱体状的连接部5’上,连接头3’通常呈具有一定锥度的圆柱体,其靠近针头1’的底部通常具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凸筋4’,这多个凸筋4’沿连接头3’的周向间隔分布,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将其握持安装,连接头3’上开设有锥形通孔,连接部5’可紧密配合地插入上述锥形通孔中,从而将针头2’连接至针筒1’上,安装后连接头3’与针筒1’的筒体部分具有一定的间距。
在注射器使用完毕后,通常需要将针头2’和针筒1’进行分离,再分别对针头2’和针筒1’分别处理。现有技术中,这通常是由人手工去旋转或拔开连接头来实现针头2’与针筒1’的分离的,若操作不小心则会被针头1’刺伤,而使用后的针头1’可能携带病人的病菌,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针头针筒分离器,其结构简单,且可方便将医用注射器的针头和针筒进行分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针头针筒分离器,所述医用注射器包括针筒、安装有针头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锥形通孔,所述针筒的底部具有呈圆柱体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紧密配合地插在所述锥形通孔中,所述连接头的外侧周部上具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凸筋,多个所述凸筋在所述连接头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分离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收集腔和第二收集腔,所述第一收集腔的顶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收集腔相连通的针头分离孔,所述针头分离孔包括可供所述连接头沿轴向伸入的穿孔、可供所述连接部沿径向插入的V型卡口,
所述第二收集腔的顶部设有固定分离板和活动分离板,所述固定分离板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挡板相邻,所述活动分离板可朝向所述固定分离板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固定分离板朝向所述活动分离板的侧边部上开设有第一分离口,所述活动分离板朝向所述固定分离板的侧边部上开设有第二分离口,所述活动分离板与所述固定分离板相互靠拢时,所述第一分离口与所述第二分离口相拼接形成可供所述连接头对应插入的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锯齿状缺口,所述连接头插入所述插入孔中时多个所述凸筋可对应地插设入多个所述锯齿状缺口中,所述箱体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分离板朝向或远离所述固定分离板移动的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针头分离孔中所述V型卡口的两侧边部均为向外发散的弧面。
优选地,所述箱体上位于所述活动分离板的下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分离板的底部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中。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活动分离板与所述第二收集腔的腔壁之间的多个弹簧、连接在所述活动分离板上用于在牵拉时驱动所述活动分离板远离所述固定分离板的牵拉绳。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针头针筒分离器,其中通过设置针头分离孔,使其形成对医用注射器上连接头的抵挡从而在提拉针筒时将注射器的针头与针筒分离,通过设置插入口,使其形成可供医用注射器上连接头对应插入,从而在旋转针筒时即可将注射器的针头与针筒进行分离,使用时操作者可根据操作习惯选用针头分离孔或插入孔进行分离,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了针头针筒分离过程中操作者与针头的接触,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医用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分离板与固定分离板相互靠拢形成插入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头针筒分离器,该分离器包括箱体1,该箱体上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收集腔11和第二收集腔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88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沫机釜体
- 下一篇:用于内科医疗的多功能保温听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