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拼装平板川字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7661.1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1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喻祥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普耐姆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19/22 | 分类号: | B65D19/22;B65D19/3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拼装 平板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物料存储或运输的托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拼装平板川字托盘。
背景技术
托盘是一种机械化和单元化的集装工具,能使物品有效地进行装卸、运输和保管,而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放置在一个水平的平台装置上,以组成一个装卸搬运单元,在此装置上有供叉车叉入并托起的叉入口。托盘与叉车配合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搬运卸载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人工费和货损,还可以提高仓库容积效率。
托盘分塑料托盘和木质托盘。目前在托盘市场中,同规格与技术指标的塑料托盘的价格是木质托盘的3倍左右,限制了塑料托盘的使用范围。因为塑料强度差,为了提高塑料托盘的动载强度,塑料托盘的用料较多,从而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塑料托盘,在维持托盘动载强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料,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拼装平板川字托盘,在维持托盘动载强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料,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拼装平板川字托盘,包括面板和支脚,所述支脚一体设置于面板底部并呈“川”字排布,所述面板上布设格子,所述支脚设置有一对叉孔,所述支脚上穿设有横向钢管。
所述所述支脚包括分布于面板底部上下两端的第一支脚和第三支脚,以及位于面板底部中部的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三支脚均贯穿设有一条横向钢管,所述第二支脚贯穿设有两条横向钢管。
所述面板底部穿设有垂直于支脚的纵向钢管。
所述面板底部两端各设有一条纵向钢管,面板底部中部设置有两条纵向钢管。
所述面板包括矩形格子区和菱形格子区,所述矩形格子区呈“田”字形分布并构成了面板的外轮廓,所述菱形格子区位于面板四角并填补了面板的剩余区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托盘为双向叉入托盘,四面叉进,增加了托盘运输的灵活性,适合叉车、手动液压车的使用,适用范围广;
2.本托盘内置八条钢管,支脚设置四条横向钢管,面板设置四条纵向钢管。横向钢管和纵向钢管的搭配设置,使得托盘能承受各个方向的扭矩,提高托盘的载荷,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实际运载情况的需求;
3. 面板上设置有矩形格子区和菱形格子区,在保证了托盘的动载荷和空中载时,减少了托盘的原料用量(比原来的普通塑料托盘减少用量2KG左右),使得塑料托盘的成本大幅下降,当然,也提高了托盘的通气性,起到防潮的作用。
因此本托盘既提到了托盘强度,又使得塑料托盘的成本降低,从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板、11-矩形格子区、12-菱形格子区、13-纵向钢管、2-支脚、21-第一支脚、22-第二支脚、23-第三支脚、24-叉孔、25-横向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拼装平板川字托盘,包括面板1和支脚2,所述支脚2一体设置于面板1底部并呈“川”字排布。所述支脚2设置有一对叉孔24。所述叉孔24以供叉车叉入,并起到防止托盘从叉车上滑落的作用。故本托盘为双向叉入托盘,增加了托盘运输的灵活性。所述支脚2上穿设有横向钢管25。通过这种结构的改进,提高了塑料托盘的动载,使托盘在这个指标上达到了木质托盘同样的水平。
作为优选,所述支脚2包括分布于面板1底部上下两端的第一支脚21和第三支脚23,以及位于面板1底部中部的第二支脚22。所述第一支脚21和第三支脚23均贯穿设有一条横向钢管25,所述第二支脚22贯穿设有两条横向钢管25。第二支脚22承受货物主要的重力,因此,有必要加强第二支脚22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1底部穿设有垂直于支脚2的纵向钢管13。纵向钢管13的设置,用以均衡托盘的受力,进一步提高了托盘的强度。作为更优选,所述面板1底部两端各设有一条纵向钢管13,面板1底部中部设置有两条纵向钢管13。横向钢管25和纵向钢管13的搭配设置,使得托盘能承受各个方向的扭矩,能更好地适应实际运载情况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普耐姆塑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普耐姆塑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76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油系统集成装置
- 下一篇:金属熔体试样采集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