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7526.7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4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亚星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3/12;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技术不断的进步;电子产品已经不再是奢侈品,很多人都开始拥有智能手机、摄影机等;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电子产品的耗电量也是越来越大,如智能手机,基本是一天一冲;有的还甚至随身携带充电宝进行充电;在电子产品使用时,液晶显示屏的发光占用了较大一部分用电,且部分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的发光角度较大,造成光源的浪费以及用电的浪费,势必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节省电能的液晶显示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现有的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在使用时,造成用电浪费的情况,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发光效率高,有利于节省电能,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和扩散片,扩散片设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还包括棱镜片,棱镜片设置于扩散片外,所述扩散片的出光面设有多条平行的凸条,所述棱镜片的出光面也也设有多条平行的凸条,且扩散片上的凸条延长方向与棱镜片上的凸条的延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至90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背光面设有反射网点。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导光板上的反射网点从靠近光源的一侧至远离光源的一侧分布逐渐减少。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下端面呈斜面设置;导光板靠近光源的一端的厚度小于远离光源的一端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贴片LED,所述贴片LED与导光板之间设有散射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有用于容置LED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底面为用于光散射的曲面。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优化光的投射方向,如设置扩散片、棱镜片的形状;采用节能的LED;起到节省电能,延伸使用时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扩散片和棱镜片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导光板 2——扩散片
3——棱镜片 4——光源
11——反射网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2。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4、导光板1和扩散片2,扩散片2设置于导光板1的出光面,还包括棱镜片3,棱镜片3设置于扩散片2外,所述扩散片2的出光面设有多条平行的凸条,所述棱镜片3的出光面也也设有多条平行的凸条,且扩散片2上的凸条延长方向与棱镜片3上的凸条的延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至90度。
在背光模组上使用棱镜片3已是较为常用的技术,棱镜片3由于其表面的凸条使得光线在透过棱镜片3时,能够会聚透射的光线;由于棱镜片3的表面凸条方向为单一,因此在聚光时,只能起到平面上一个方向的聚光,如左右方向;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则起到较小效果。在扩散片2上也设置凸条,且该凸条的方向与棱镜片3上的凸条方向相交,从而可以在平面上的另一个方向进行聚光。一般来说,液晶显示屏投射出来的光线,希望在上下方向的扩散角度小;在水平左右方向的扩散角度稍大;因此可以根据需求来设置相交的夹角。根据实验数据,认为夹角在60度至90度之间效果较好。减少光线的浪费,进而可以达到减少光源4的用电,从而达到省电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1的背光面设有反射网点11。
光源4将光投射到导光板1后,光线在导光板1内扩散,可能从导光板1的背面散射出去,为防止漏光,因此在导光板1的背光面设置反射网点11;当有光线投射到导光板1的背光面,并可以通过反射网点11反射。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4设置于导光板1的一侧,导光板1上的反射网点11从靠近光源4的一侧至远离光源4的一侧分布逐渐减少。
目前很多液晶显示屏都做的非常薄,将光源4设置于导光板1的一侧可以将液晶显示屏做的薄;而这样便会使得光线在导光板1中是单向扩散;在靠近光源4的一侧,其光照度大于远离光源4的一侧;因此在设计反射网点11的时候,在靠近光源4的地方设计的多一些,远离光源4的地方设计的少一些。达到光线均匀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1的下端面呈斜面设置;导光板1靠近光源4的一端的厚度小于远离光源4的一端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亚星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亚星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75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