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杠杆增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7324.2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0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武平;吴建江;吴胜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平;吴建江 |
主分类号: | F16H21/22 | 分类号: | F16H21/2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8 | 代理人: | 何玉祥 |
地址: | 833208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杠杆 增力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杠杆增力器属于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以机动车为例,现行一般是由发动机输出动力,在变速箱改变动力的传输方向和传动速率,再自变速箱输出动力驱动前轮或后轮行进。由于摩擦等因素,动力往往受到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增加发动机出力的杠杆增力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杠杆增力器由机架、主轴颈、杠杆、支点板和拨轮组成。在空腔槽型机架的一端部,垂直两帮穿有主轴颈,其上连有与主轴颈垂直且等间距排布的连杆轴颈,相邻二连杆轴颈间的空间相位差为60度。连杆轴颈上各套装有轴承,轴承外套连有轴承套,每个轴承套各与一个杠杆的一端相连,杠杆的另一端头均为扁形。在机架中部,两帮间连有竖向支点板,板上等间距开有水平穿孔,各杠杆分别自各孔穿过。在机架的另一端部,垂直两帮穿有传输轴,两帮间的传输轴上间隔套装有二圆盘,两盘周缘间连装有平行间隔排布的圆管,各杠杆的外端端部分别自一组平行圆管间穿入。
由于实行上述技术方案,当杠杆增力器的主轴颈转动时,50厘米长的杠杆,可使传输轴增加两倍以上的动力。80厘米长的杠杆可增力四倍,100厘米长的杠杆可增力六倍,杠杆越长增力越多。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杠杆增力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轴颈、连杆轴颈、杠杆位置关系及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例:1、连杆轴颈,2、机架,3、杠杆,4、调节板,5、支点板,6、圆管,7、圆盘,8、传输轴,9、轴承座,10、调节槽,11、主轴颈,12、轴承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以长度为50厘米的六根杠杆为例:如图1、2所示,杠杆增力器由机架2、主轴颈11、杠杆3、支点板5和拨轮组成,在空腔槽型机架2的一端部,垂直两帮穿有主轴颈11,其上连有与主轴颈11垂直且等间距排布的六个连杆轴颈1,相邻二连杆轴颈1间的空间相位差为60度。连杆轴颈1上各套装有轴承,轴承外套连有轴承套12,每个轴承套12各与一个杠杆3的一端相连,杠杆3的另一端头均为扁形。在机架2中部,两帮上开有水平向调节槽10,其通过螺栓连有调节板4,竖向支点板5的两端分别与一调节板4垂直相连,支点板5上等间距开有六个水平穿孔,各杠杆3分别自各孔穿过。连杆轴颈1距支点板5的最小间距为40厘米。在机架2的另一端部,垂直两帮穿有传输轴8,两帮间的传输轴8上间隔套装有二圆盘7,圆盘7半径为7.5厘米,两盘周缘间连装有平行排布的十六根圆管6,相邻二圆管6外壁间的间距为1.5厘米,以上组成拨轮。六根杠杆3的外端部顺次分别自一组平行圆管6间穿入。
实际应用时,将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杠杆增力器的主轴颈11相连,杠杆增力器的传输轴8与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相连。当六根杠杆3顺次分别自拨轮的一组平行圆管6间穿入穿出时,由于各连杆轴颈1的圆周规律性位移和支点板5的支点作用,各杠杆3的外端亦发生3厘米的上下位移,如此即可撬动、拨转拨轮顺时针方向连续不间断转动,从而连动传输轴8转动。
杠杆3的长度可在20—200cm间,随着杠杆3长度的改变,支点板5的位置、圆盘7的半径、圆管6的根数均应作相应改变。通过调节板4、调节槽10,即可调节支点板5的位置。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平;吴建江,未经武平;吴建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73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马铃薯根系生长状态的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折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