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6604.1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0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戴瑞彬;刘如强;唐达明;沈晓东;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丽盈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7/10 | 分类号: | B41F1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会龙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管 印刷 工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尤其涉及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柔版印刷(以下简称“柔印”)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软管行业已逐渐取代贴标和柯印产品的市场分量,目前柔印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并且要求越来越高。在对软管柔印时,需要将软管套在管位棒外,以被撑住从而对软管的外表面进行柔印。但是因软管本身柔软易折,因此,需要在进管过程中,需要解决软管易打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其能够很好地将软管套入管位棒,并且在进管过程中软管不易打折,可适用于管口变形率较大的情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包括用于撑住软管的管位棒和将软管打入管位棒使其套于管位棒的打管棒头;所述管位棒包括管体,和位于管体前端的第一管位棒头和第二管位棒头;所述第一管位棒头和第二管位棒头镶嵌于一体,并在外圆周表面形成所述管位棒的锥形头部,所述第二管位棒头前端具有朝向轴向内侧的圆锥状凹槽;所述打管棒头包括一次打管棒头和二次打管棒头;所述一次打管棒头前端为阶梯状的锥形端部;所述二次打管棒头包括位于前端的二次棒头和套于所述二次棒头外圆周面的套筒,以及设于二次棒头后端并可在二次棒头内腔前后移动的中心轴,所述二次棒头可在套筒内腔前后移动,所述二次棒头的后表面与套筒底部的内表面之间设有套于所述中心轴的弹性支撑件;所述二次棒头的前端为阶梯状的锥形端部;所述套筒的前端面为环形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位棒头轴向内侧为圆管状并嵌入所述管体内腔,轴向外侧具有凹槽,所述第一管位棒头的中心处为通孔;所述第二管位棒头轴向内侧的圆周表面嵌入所述第一管位棒头外侧的凹槽,第二管位棒头轴向内侧的中心处具有凸头,所述凸头装配于所述第一管位棒头中心处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位棒头中心处的通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第二管位棒头轴向内侧的中心处的凸头为圆轴状凸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位棒头和第二管位棒头各自前端的锥形头部为截顶圆锥体,锥形头部的锥角为60度,第二管位棒头端面的直径为3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次打管棒头前端为阶梯状的锥形端部,包括自最前端向后沿轴向依次衔接过渡的第一锥形面、轴向直身面、第一径向阻挡面和第二锥形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锥形面的锥角为9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二次棒头的前端为阶梯状的锥形端部,包括自最前端向后沿轴向依次衔接过渡的第三锥形面、第二径向阻挡面和第四锥形面;所述套筒的前端面为环形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四锥形面的锥角为12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二次棒头后端的中心处为一直径小于棒头中心内腔的卡口,所述中心轴具有与二次棒头的中心内腔间隙配合的头部以及直径小于所述头部并与所述卡口间隙配合的轴部。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装入软管的过程中,打管不是一次到位,需要分为一次打管和二次打管,先采用一次打管棒头进管,当一次打管棒头的前端部与管位棒(第二管位棒头)的前端部接触时,一次打管棒头撤出;再使用二次打管棒头进管,当二次打管棒头的二次棒头的前端部与管位棒(第二管位棒头)的前端部接触后,二次棒头停止不动,此时套筒的前端面顶住软管,将软管完全推入管位棒;之后,在弹性支撑件的作用下,套筒和二次棒头复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管位棒前端由第一管位棒头和第二管位棒头组成,可以延长其锥形头部的斜面长度,并将前端的直径缩小,以便于软管进入。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不同尺寸的第二管位棒头与第一管位棒头组装于一起,从而适应于不同尺寸的软管,从而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很好的克服软管在进入管位棒的过程中,易发生打折现象的缺陷,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实施例的管位棒的剖视图,其中显示了软管套于管位棒;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头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实施例的一次打管棒头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丽盈塑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丽盈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66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踏型发电机
- 下一篇:快充移动电源以及使用此快充移动电源的变压器与充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