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多反应腔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多腔双密封圈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85191.5 | 申请日: | 2013-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3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辉;金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晟光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C16/455 | 分类号: | C23C16/455;C30B2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静洁;包姝晴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反应 化学 沉积 设备 多腔双 密封圈 系统 | ||
1.一种用于多反应腔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多腔双密封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腔双密封圈系统中设置有多套双密封圈系统与所述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多个反应腔(1)分别相对应;每套双密封圈系统进一步包含:
双密封圈,对反应腔(1)的腔体实现密封;
分支管路(7),与反应腔(1)的双密封圈之间区域连通;
真空计(3),与分支管路(7)连通来监测双密封圈之间区域的压力;
限流垫片(5),设置在分支管路(7)上对分支管路(7)中的气体流量进行限制;
所述多腔双密封圈系统中还设有多套双密封圈系统共用的双密封圈真空泵(2、2’)、缓冲管(8)和主管路(9、91);各套双密封圈系统的分支管路(7),分别经由缓冲管(8)与主管路(9、91)相连通,主管路(9、91)和双密封圈真空泵(2、2’)相连接,所述双密封圈真空泵(2、2’)用以对各个反应腔(1)的双密封圈之间区域进行抽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双密封圈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分支管路(7)上设置有控制该分支管路(7)与缓冲管(8)连通或隔断的气动阀门(4);
所述主管路(9、91)上设置有控制该主管路(9、91)与缓冲管(8)连通或隔断的第一控制阀(6、6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双密封圈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分支管路(7)上的所述限流垫片(5),位于气动阀门(4)的出口端处,或者位于气动阀门(4)进口端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双密封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腔(1)的双密封圈之间区域的压力小于该反应腔(1)内因导入反应气体而具有的工艺压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双密封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流垫片(5)的孔径为0.1mm-2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双密封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腔双密封圈系统还包括与缓冲管(8)或主管路(9)相连通的压力计(31)。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腔双密封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腔双密封圈系统还包括多套双密封圈系统共用的备泵(21)和备用主管路(92);备用主管路(92)与缓冲管(8)相连通,备用主管路(92)还和备泵(21)相连接,所述备泵(21)用以在双密封圈真空泵(2’)停止工作时对各个反应腔(1)的双密封圈之间区域进行抽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腔双密封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备用主管路上设有控制该备用主管路(92)与缓冲管(8)连通或隔断的第二控制阀(62),所述备泵(21)对各个反应腔(1)的双密封圈之间区域进行抽气时,备用主管路(92)上的第二控制阀(62)处于打开状态,以使该备用主管路(92)与缓冲管(8)连通,同时第一控制阀61处于闭合状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腔双密封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备泵(21)是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中传送腔(20)的真空泵,在该备泵(21)与传送腔(20)之间的抽气管道上设置有传送腔抽气阀(10),所述备泵(21)对各个反应腔(1)的双密封圈之间区域进行抽气时,传送腔抽气阀(10)处于闭合状态,以阻止备泵(21)对传送腔(20)抽气。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腔双密封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腔双密封圈系统还包括与备用主管路(92)相连通的压力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晟光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晟光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51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力阻尼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容屏用双面镀膜的装片小车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