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挠式排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4429.2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7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龙思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08;H01B7/17;H01R12/59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挠式 排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挠式排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于弯折结构的可挠式排线结构。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电连接器1电性连接可挠性排线2。而为了迁就电子装置的电路布局,可挠性排线2可能需要如图2所示进行弯折以改变连接的方向。
但是一般而言,排线2可能如图3所示,中间包含一排导线3。以180度弯折为例,参阅图4,弯折部位的弯折角度太过尖锐,如刺角一般的180度弯折的导线3可能会因反复弯折而断裂,导线3弯折也会造成阻抗改变而有匹配的问题,或者在传递信号时,弯折部的导线3因为彼此太靠近产生电磁干扰。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改善上述缺点的可挠式排线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导线的弯折角度过大,避免导线断裂和信号干扰的可挠式排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另一种能够防止导线的弯折角度过大,避免导线断裂和信号干扰的可挠式排线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挠式排线结构,包含可挠式排线及辅助弯折组件,所述辅助弯折组件具有呈圆弧形的圆角侧面;所述辅助弯折组件置于所述可挠式排线上,所述可挠式排线沿着所述圆角侧面弯折,且所述可挠式排线贴覆所述辅助弯折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可挠式排线结构包含所述可挠式排线及所述辅助弯折组件,而所述可挠式排线沿着所述辅助弯折组件形成圆角弯折,可以避免形成刺角而使所述可挠式排线的导线断裂,也减少对阻抗的影响,及降低信号干扰的机会。
较佳地,所述可挠式排线结构还包含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可挠式排线。
较佳地,所述可挠式排线为柔性扁平电缆。
较佳地,所述辅助弯折组件为横截面呈椭圆形的胶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挠式排线结构,包含可挠式排线及辅助弯折组件。所述可挠式排线包含一弯折部。所述辅助弯折组件包含凹陷并呈圆弧形的内表面。所述可挠式排线的所述弯折部固定于所述内表面,并沿着所述内表面形成一圆角弯折。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可挠式排线结构包含所述可挠式排线及所述辅助弯折组件,而所述可挠式排线沿着所述辅助弯折组件形成圆角弯折,可以避免形成刺角而使所述可挠式排线的导线断裂,也减少对阻抗的影响,及降低信号干扰的机会。
较佳地,所述可挠式排线结构还包含一空气间隙于所述弯折部中。
较佳地,所述可挠式排线为柔性扁平电缆。
较佳地,所述辅助弯折组件为呈矩形结构的胶体,且所述胶体的一侧向内凹陷并形成所述内表面。
较佳地,所述可挠式排线结构还包含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可挠式排线。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的电连接器与可挠式排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可挠式排线弯折后的示意图。
图3为习知可挠性排线的截面图。
图4为习知可挠性排线弯折呈近乎刺角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可挠性排线的弯折示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与可挠式排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与可挠式排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与可挠式排线连接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可挠式排线结构包含电连接器1、可挠式排线2′及辅助弯折组件4,辅助弯折组件4呈截面大致为椭圆形的结构且具有呈圆弧形的圆角侧面,辅助弯折组件4置于可挠式排线2′上,圆角弯折的可挠式排线2′,例如可以是柔性扁平电缆(FFC),中间有一层圆角弯折的导线3′,可挠式排线2′沿着辅助弯折组件4(例如绝缘胶体)的圆角侧面,形成一个圆角弯折。如此可以避免导线3′如刺角一般的弯折,降低导线3′断裂的机率,在弯折处也因辅助弯折组件4所形成的隔离而降低信号干扰的机会。
参阅图6,电连接器1(例如SATA连接器)电性连接可挠性排线2′,可挠性排线2′沿着辅助弯折组件4的圆角侧面(未图示)形成圆角弯折,并贴覆所述辅助弯折组件4,如此降低排线2′中的导线3′断裂的机率,在弯折处也因辅助弯折组件4所形成的隔离而降低信号干扰的机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44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