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垂直磁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4318.1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9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开明;万虹;张挺;杨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王松 |
地址: | 201815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传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磁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垂直磁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基于磁传感器技术的电子罗盘,给用户带来导航方面的诸多便利。近年来,对磁传感器的需求从两轴的平面磁传感器向三轴的全空间磁传感器发展。与两轴的平面磁传感器相比,三轴磁传感器多了一个感应垂直方向磁场的Z轴传感器。基于降低封装成本和器件尺寸的要求,将Z轴磁传感器与平面磁传感器集成到同一芯片的三轴磁传感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磁传感器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工作,就需要具备方便快捷的自检功能。在平面磁传感器中,自检电路主要产生水平方向的磁场。而在感应垂直方向磁场的Z轴磁传感器中,需要自检电路产生垂直方向的磁场,因此平面磁传感器的自检电路不能应用于Z轴磁传感器中,需要设计新型的自检电路。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垂直磁传感器(Z轴磁传感器),以便克服现有磁传感器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垂直磁传感器,可产生垂直方向的磁场,用于垂直磁传感器的自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垂直磁传感器,所述垂直磁传感器包括磁传感器本体、自检电路;
所述磁传感器本体包括基底和感应单元,基底上设有沟槽,沟槽的侧壁设有磁性机构,该磁性机构作为导磁单元;
所述自检电路靠近导磁单元设置,通入电流的自检电路产生磁场的方向与导 磁单元呈0~30°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检电路产生磁场的方向与导磁单元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检电路包括若干组导线,每组导线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分别设置于对应沟槽的两侧,导磁单元设置于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检电路包括若干组导线,各导线顺次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与沟槽平行设置,导磁单元与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的距离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检电路包括若干导线,各导线分别靠近对应的沟槽设置,导磁单元设置于对应导线边缘处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自检电路中,自检电流在宽度为1~20微米的金属导线中传导,在空间不同位置产生不同大小和方向的磁场。在需要产生垂直的自检磁场处,金属导线弯折180度,使电流的方向也转动180度,同时将垂直磁传感器的沟槽侧壁处的导磁单元置于金属导线弯折的中心处。此外,控制弯折处两侧金属导线的间距为0.5~10微米,以获得足够强度的垂直磁场。由于弯折处两侧金属导线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垂直磁传感器导磁单元处的垂直磁场强度加倍,而水平磁场相互抵消而为零,因此可以达到产生垂直方向自检磁场的目的。
在垂直磁传感器中,通过ASIC电路的状态机来控制和发射自检电流脉冲,此时垂直磁传感器会感受到自检电路产生的垂直方向磁场,进而产生AMR单元电阻的变化和桥压的变化,同时变化的桥压会输入到ASIC电路中进行计算和判断,从而检测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垂直磁传感器,可产生垂直方向的磁场,用于垂直磁传感器(Z轴磁传感器)的自检。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产生水平方向磁场的同时,将垂直方向磁场强度加倍,只需设计弯折的电路以及 变化垂直磁传感器导磁单元与自检电路的相对位置,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垂直磁传感器自检电路的原理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包含自检电流产生的磁场分布)。
图3是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垂直磁传感器自检电路的原理图。
图4是图3的B-B向剖视图(包含自检电流产生的磁场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43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束均匀化方法及光束均匀化装置
- 下一篇:电润湿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