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3715.7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2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石涌泉;杨鑫晶;谭永庆;段少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28/02 | 分类号: | B60K28/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车宁华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交车 驾驶员 驾驶 行为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驾驶员行为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公交因其在缓堵保畅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城市出行者的欢迎。在城市交通环境中,一种典型的公交车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紧急制动(急刹车)和急加速,严重地危害到了行车的安全和影响到了乘车的舒适性。
为了规范公交车的运行,保证公交车的安全和服务水平,目前主要采用以GPS为主的车载仪器用于记录行车数据,实现超速预警和到站提示等功能。但是,却不能对公交车驾驶员的紧急制动和急加速驾驶行为进行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检测系统。本实用新型无需安装卫星信号接收机(例如GPS信号接收机),而是通过公交车驾驶员的手机记录行车数据,得到公交车在运行中的急减速和急加速数据,实现对公交车驾驶员的紧急制动和急加速这种驾驶行为的记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检测系统,包括基站定位系统,所述基站定位系统包括公交车驾驶员的手机以及多个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定位系统的定位数据的无线信号接收器;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输出端;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有数据存储器。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基站定位系统用于利用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对公交车驾驶员的手机进行实时定位,并用于将公交车驾驶员的手机的定位数据通过无线信道向外发送;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来自基站定位系统的公交车驾驶员的手机的定位数据,并用于将公交车驾驶员的手机的定位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公交车驾驶员的手机的定位数据,得出公交车驾驶员的急加速数据和急减速数据,并用于将公交车驾驶员的急加速数据和急减速数据发送至数据存储器;所述急加速数据包括急加速时刻以及急加速时刻对应的公交车的加速度,所述急减速数据包括急减速时刻以及急减速时刻对应的公交车的加速度。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为ARM处理器、单片机或微处理器,所述数据存储器为华为OceanStor S2200T型存储系统。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有显示屏。
所述一种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检测系统,还包括车载CAN总线,所述公交车的发动机点火线圈上设置有点火脉冲传感器,所述点火脉冲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车载CAN总线,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车载CAN总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无需安装卫星信号接收机(例如GPS信号接收机),而是通过公交车驾驶员的手机记录行车数据,得到公交车在运行中的急减速数据和急加速数据,实现对公交车驾驶员的紧急制动和急加速这种驾驶行为的记录。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检测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存储器的存储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检测系统,包括基站定位系统、车载CAN总线1,上述基站定位系统包括公交车驾驶员的手机以及多个基站,用于利用到达时间差定位(TDOA)方法对公交车驾驶员的手机进行实时定位,并用于将公交车驾驶员的手机的定位数据通过无线信道向外发送。在公交车的发动机点火线圈上设置有点火脉冲传感器,点火脉冲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车载CAN总线1,当公交车的发动机启动时(即公交车启动时),点火脉冲传感器能够产生点火脉冲信号,此时,点火脉冲传感器将该点火脉冲信号发送至车载CAN总线。当公交车的发动机停止工作时,点火脉冲传感器只能产生低电平信号,点火脉冲传感器会将低电平信号发送至车载CAN总线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3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