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烫便携杯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2859.0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6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白晓波;钦松;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A45F3/1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茶器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烫便携杯组件。
背景技术
泡茶作为一种百姓生活基本方式,在我国尤其南方有着广泛的基础,目前的泡茶方式尤其是功夫茶的茶具较多,一套传统的基本茶具数量和重量上都有不利于随身携带的缺点,采用金属材质的便携泡茶杯也会有烫手等的实际使用缺点,而很多喜爱饮用功夫茶的人士经常会有出差和旅游的情况,无法做到将泡茶的茶具随身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烫便携杯组件,用结实轻便的金属材料替代现有传统沉重的陶瓷材料,用防烫的手段解决了现有茶杯烫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烫便携杯组件,包括中空的第一杯体、第二杯体和滤盖,第一杯体的内侧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滤盖,滤盖和第一杯体之间设置有开口,第一杯体的侧壁的外侧设置有手柄,第一杯体的底部的外侧套有中空的第二杯体,第二杯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防烫垫。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手柄至少设置有2个。
滤盖上设置有孔。
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采用铝合金、钛材料。
防烫垫采用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采用的易加工的铝合金、钛等金属材料,在重量上可以控制到随身便携的程度。主体壶身可以用于手柄,增强了喝茶的操作性,而杯身上防烫设计的橡胶垫更加实用,本实用新型占地空间小、重量轻、易加工,完全可以做到随身便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烫便携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烫便携杯组件的第一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烫便携杯组件的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烫便携杯组件的第二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滤盖,2.第一杯体,3.手柄,4.第二杯体,5.防烫垫,6.挡板,7.孔,8.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烫便携杯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中空的第一杯体2、第二杯体4和滤盖1,第一杯体2的内侧设置有挡板6,挡板6上设置有滤盖1,滤盖1和第一杯体4之间设置有开口8,方便放入茶叶和取出泡茶后的茶叶,第一杯体4的侧壁的外侧设置有手柄3,以防止烫伤,第一杯体4的底部的外侧套有中空的第二杯体2,第二杯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防烫垫5,其中,手柄3至少设置有2个。
如图3所示,滤盖1上设置有孔7。
如图4所示,防烫垫5采用橡胶制成。
第一杯体2和第二杯体4采用铝合金、钛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使用时将第一杯体2从第二杯体4中取下,将茶叶通过滤盖1的开合或者从开口8倒入第二杯体4,然后通过加开水于第一杯体2内,然后将泡好的茶水通过虑茶盖1的虑缝,倒入第二杯体4中,即可完整的使用;在饮用状态的时候第一杯体2充满了滚烫的茶水,倒入第二杯体4中,人们可以通过手捏住防烫垫5,即可饮用,避免烫手;在收纳状态的时候,第二杯体4套在第一杯体2里外面,节省空间,体现便携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28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