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果籽皮分离机专用辊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2494.1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3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宁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果籽皮 分离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项目涉及的产品,适用于食用油脂工程茶籽压榨取油前的茶果的籽、壳分离的专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茶油的脂肪酸的组成成分素有“油中之王、黄金液体”的美称。油茶品种较多,果实成熟期一般在10-11月上旬,茶果色泽鲜艳、发红或发黄、呈现油光,果皮茸毛脱尽,果基毛硬而粗,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籽仁现油。茶果成熟即应及时采收。不同品种的茶果应先熟先采,后熟后采,随熟随采;采回的茶果放在室内堆沤6-7天,让茶籽起后熟作用,增加油分。然后抓紧晴天,摊开翻晒,晒3-4天后,茶果自然开裂,多数果的茶籽能分离,未分离的用人工剥离,然后过筛扬净,断续晒干,一般要晒12天,才能使淀粉和可溶性糖等有机物充分转化为油脂。晒茶籽用土坪或竹席比水泥晒坪好,可以提高出油率和茶油质量;然后进行油茶果去壳,为避免脱壳困难与种仁破碎过多,控制茶籽的含水率在5%-6%以内。脱壳后通过粉碎机加工成粉状,无粗粒,得到较高的出油率。山茶通过这种自然干燥法去壳时,还含有30%左右的茶果尚未裂开;通过人工剥离耗时特别大,少批量的茶果籽壳分离,采用人工处理尚可;但市场经济的今天,劳动者的工资日益增高,其经济效益很低;很难达到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大部分油脂加工企业所采用的剥壳机的籽皮分离系统;由于是鲜果剥皮,皮与籽的比重相差无几,一般剥果机配备分离系统为震动式分离筛和往复摇床式的分离筛;其分离效果不明显;目前市场上的茶果剥壳机,鲜果剥壳后,皮与籽的分离效果不太好;大部分都存在鲜果剥皮夹杂在油料籽中的情况,其含壳率在20%以上;严重影响茶籽压榨的出油率。目前最先进的齿轮式的分离装置,能达到籽壳率也只能在12%左右;而且采用齿轮容易将茶籽粉碎,其破碎率达3.8%左右。由于籽中含壳,高档浓香型压榨茶油的出油率还存在着可提高的空间,造成食用茶油加工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产品,针对上述茶果籽皮分离的效果不佳的情况,提供了一种茶果籽皮分离机专用辊筒;根据油茶果皮鲜嫩,其表皮硬度比籽小、粗糙度大,采用针状的齿刺入油茶果皮中。一个带针刺的辊筒与一个圆辊进行组合,通过电机传动达到分离的效果;解决了因为籽中含皮率高造成出油率低,卡死榨油机榨螺,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茶果籽皮分离机专用辊筒,包括:辊筒轴、辊筒体、分离针、齿轮键、链轮键组成;分离针通过特殊的制作工艺,使针头露出辊筒体外4mm;分离针的轴向、径向距离均为25mm。辊筒体设置在辊筒轴上,辊筒体的一端辊筒轴上设有轴承位置,辊筒体的另一端辊筒轴上设有轴承位置、齿轮键、链轮键。一件带针刺的辊筒与一件圆辊进行配合,通过带针刺辊筒与圆辊设有的齿轮及带针刺辊筒设有的链轮进行传动。
当茶果的籽、皮混合物从进入撒落在带针刺辊筒与圆辊之间,在电机的作用下,带针刺辊筒与圆辊进行正反向旋转;带针刺辊筒上设有的针刺刺入茶果皮中,由于针刺较短;针刺的作用使茶果皮从带针刺辊筒与圆辊之间的间隙输出,由于间隙较小而茶籽留在带针刺辊筒与圆辊上。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在带针刺辊筒与圆辊的作用下,使茶果的籽、皮混合物达到精细分离,控制了油茶籽中的含壳率,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籽油料出油率;同时改善了在茶籽预榨的工序中,由于茶籽原料的皮含量增加,致使卡死榨油机榨螺;造成经常性的停机维护,提高了设备的生产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茶果籽皮分离机专用辊筒结构示意图;
图2茶果籽皮分离机专用辊筒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
辊筒轴1、 辊筒体2、 分离针3、 齿轮键4、 链轮键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茶果籽皮分离机专用辊筒,分离针3通过特殊的制作工艺,使针头露出辊筒体2外4mm;分离针3的轴向、径向距离均为25mm。辊筒体2设置在辊筒轴1上,辊筒体2的一端辊筒轴1上设有轴承位置,辊筒体2的另一端辊筒轴1上设有轴承位置、齿轮键4、链轮键5。一件带针刺的辊筒与一件圆辊进行配合,通过带针刺辊筒与圆辊设有的齿轮及带针刺辊筒设有的链轮进行传动。
当茶果的籽、皮混合物从进入撒落在带针刺辊筒与圆辊之间,在电机的作用下,带针刺辊筒与圆辊进行正反向旋转;带针刺辊筒上设有的针刺刺入茶果皮中,由于针刺较短;针刺的作用使茶果皮从带针刺辊筒与圆辊之间的间隙输出,由于间隙较小而茶籽留在带针刺辊筒与圆辊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宁,未经李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24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以填充农药去除剂的多层式微胶囊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常压安全煤气发生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