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2376.0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5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宗鹏;林卓毅;魏宏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卓毅 |
主分类号: | H01R13/70 | 分类号: | H01R13/70;H01R13/502;H01R12/7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鲍俊萍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活动件的电子装置,此活动件具有用以触发开关的按压部及用以承载功能卡的承载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演进,为了节省用料以及携带方便,电子装置不论是体积或是重量上,皆朝向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此外,使用者对于电子装置的功能需求也愈来愈庞大。因此,业者利用扩充元件而使电子装置得以增加扩充的功能。
另外,使用者在操作电子装置时,有时需要利用按钮进行操作。然而,电子装置中的按钮设计及扩充元件的设计,往往占据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而使电子装置不易设计得更为轻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借以改善电子装置内部空间设计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开关、一连结插槽及一活动件。壳体具有一开口。开关设于壳体内且邻近开口。连结插槽设于壳体内且邻近开口。活动件移动地设置于开口。活动件包括一按压部及一承载部。按压部活动地连接于承载部。承载部用以承载一功能卡,并抽离地插入连结插槽。按压部相对承载部活动而触发开关。
其中,该连结插槽包括一本体及一固定件,该本体容置该承载部,该固定件设置于该本体,该承载部还包括一卡合部,于该承载部插入该连结插槽的该本体时,该固定件卡合于该卡合部。
其中,该活动件具有一退卡孔,该退卡孔具有一贯穿方向,该贯穿方向朝向该固定件,该退卡孔供一退卡针穿过以令该退卡针解除该固定件及该卡合部的卡合。
其中,该连结插槽还包括一推抵件,枢设于该本体,该推抵件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该固定件,该推抵件的另一端推抵位于该本体内的该承载部,于该固定件与该卡合部解除卡合时,该固定件移动而使该推抵件旋转,以令该推抵件将该承载部推出至该连结插槽之外。
其中,该固定件包括一受推部、一连动部及一弹性卡勾,该受推部设置于该连动部的一端且接近该退卡孔,该贯穿方向朝向该受推部,该推抵件转动地设置于该连动部的另一端,该弹性卡勾设置于该连动部且朝向该承载部。
其中,该按压部以一轴心为旋转轴枢接于该承载部。
其中,该按压部及该承载部的其中一者具有以背离边缘的方向凸出的一凸弧,另一者具有以背离边缘的方向凹陷的一凹弧,该凸弧设置于该凹弧内且该凸弧的弧心与该凹弧的弧心重叠于该轴心。
其中,该按压部具有相邻于该轴心的一第一限制斜面,该承载部具有相邻于该轴心的一第二限制斜面,该第一限制斜面及该第二限制斜面之间具有一夹角,且限制该按压部及该承载部以该夹角旋转。
其中,该按压部固设于该承载部。
其中,还包括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开关及该连结插槽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该连结插槽包括一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与该功能卡电性连接。
其中,该承载部具有一第一卡止部,该连结插槽具有一第二卡止部,该按压部离开该开口时,该第一卡止部及该第二卡止部彼此卡止,且该承载部的一部分位于该连结插槽内。
其中,该功能卡为用户身份模块卡或记忆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开口;二个开关,设于该壳体内且邻近该开口;一连结插槽,设于该壳体内且邻近该开口,且该二开关位于该连接插槽的相对两侧;以及一活动件,移动地设置于该开口,该活动件包括二个按压部及一承载部,该二按压部活动地连接于该承载部,该承载部承载一功能卡,并抽离地插入该连结插槽,该二按压部相对该承载部活动而分别触发该二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能够借由在壳体的开口设置活动件,此活动件具有用以触发开关的按压部及用以承载功能卡的承载部,以将开关及连结插槽的设计一体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能够整合设计开关及连结插槽,使二者于电子装置中所占据的空间得以较为集中,以避免这些元件散布于电子装置中造成空间的浪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绘示图1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绘示图1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图4绘示图1的电子装置的活动件离开壳体的俯视图。
图5绘示将功能卡置入、取出或更换于图1的电子装置内的立体图。
图6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7绘示图6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图8绘示图6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卓毅,未经林卓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23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铬鞣白湿皮制作工艺
- 下一篇:过氧化氢抑制IGF-1促存活功能的体外研究